傅氏拳展示
傅氏拳譜
據(jù)《
青島市志·體育志》記載,青島最早有記載的武術(shù)人物和傳人,就是清朝
乾隆年間嶗山惜福鎮(zhèn)
傅家埠的傅士古,他自幼愛武,拜師許青云門下,與萊陽地區(qū)的孫可揚、宋允通合稱“膠東三杰”。傅士古精通氣功和拳械,拳術(shù)則以短拳為主,動作簡樸有實用價值。在傅士古的帶動下,傅家埠一度成為家家男丁皆習武的武術(shù)之鄉(xiāng),興盛時,傅家埠一村就有拳坊13處之多 ,他開創(chuàng)的“傅士古短拳”流傳至今。而這位傳奇人物也在傅家埠留下了許多傳說。
半夜喂馬偷師學藝 說起傅士古,可以說傅家埠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雖說是乾隆年間的的人物,但至今當?shù)鼐用駸o論老少都能說得出幾個關(guān)于他的故事。傅家埠社區(qū)辦公室主任傅貞恩告訴記者 ,他小時候就是練著“傅士古短拳”長大的,對于本家這位老祖的經(jīng)歷更是如數(shù)家珍,據(jù)他介紹 ,傅士古學武術(shù)還是從給地主家喂馬開始的。
話說乾隆年間,傅士古出生在傅家埠一家普通的人家,家里本沒有習武之人。傅士古家住在村子西頭,家里很窮,但他從小強壯,也很有力氣。長到十五六歲的時候就跟著村里的大人出門“扛活”去了,用現(xiàn)在的話來講就是外出打工。他跟著村里人去了膠州、平度一帶,幫一個大戶人家秋收。因為他年紀小沒什么心眼,干活實在從不偷懶,所以很受主人家喜歡。到了秋收結(jié)束,本應是拿錢走人了,老管家卻單單把他留了下來,讓他在馬廄負責喂牲口,平日里再干點雜活。能得到個長活,傅士古心里別提多高興了,干起活來也更賣力氣。白天幫著掃掃場院,干干雜活,晚上就負責給牛、馬喂食。轉(zhuǎn)眼到了冬天,一天晚上傅士古照例出來喂馬,卻聽到墻外有動靜,他走到墻邊翹腳一看:好家伙!大冬天的,墻外正有幾個大漢在光著膀子習武。只見幾個大漢在一位師傅的指導下,出拳、伸腿,走起路來沙沙作響,快步如飛,他趴在墻邊看入了迷。
第二天,傅士古忙找其他伙計打聽,原來那家財主生意做得大了,怕有強盜,所以請來師傅訓練看家護院的家丁。從那天開始,他每夜都會偷偷去看,有打更的經(jīng)過他就藏起來,等人走了再繼續(xù)趴墻頭。就這樣,他晚上偷偷記下師傅教的出拳要領(lǐng)和步伐,白天就抽空自己練習,幾個月下來竟然已經(jīng)能熟練打出幾套拳。
等到過年回到傅家埠,傅士古在本家兄弟面前展示了一下自己的本事,把大家都給鎮(zhèn)住了,非要跟著他學打拳。但那時候,家家都不富裕,什么都得以農(nóng)活為先,因為怕家里老人覺得練拳不務正業(yè) ,所以年輕人們也都趁著農(nóng)閑悄悄找他學拳。直到后來有一次 ,村里來了強盜,學過拳的幾個青年合力把他們打跑了,村里人才知道這都是傅士古的功勞,從此以后他回傅家埠次數(shù)漸漸也多了起來。為了不讓東家知道自己回家看父母的時候還教拳,他每次回村都找不同的兄弟傳教,村東、村西、村南 、村北都有他的徒弟,所以他的拳術(shù)在傅家埠的年輕人中很快就普及開來。
“不惹事、不逞強、不欺人,傅家埠人打拳只是為了健身和治病。”今年61歲的傅貞恩表示,傅家埠人習武一直秉承著老祖當年留下的祖訓。“我小時候,全村七八歲到十三四歲的男孩子全都練拳,光是扎腰 、運氣、挨打的基本功就得學滿三年,才能學拳法。”傅貞恩介紹 ,傅士古短拳屬少林拳的一種,屬硬氣功。因以防御為主,全是短兵器或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