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
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部署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保障城市安全運行,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和城鎮化發展質量。
《意見》提出,我國計劃用10年左右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線體系,使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水平能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應急防災能力大幅提升。
根據指導意見,我國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工作的目標任務還包括: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線
普查,建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編制完成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力爭用5年時間,完成城市地下老舊管網改造,將管網漏失率控制在國家標準以內,顯著降低管網事故率,避免重大事故發生。
《意見》在明確了近、中、遠期的總體工作目標之外,還提出了全面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重點任務。
一是加強規劃統籌,嚴格規劃管理。二是統籌工程建設,提高建設水平。制定管線年度建設計劃,與城市道路年度建設計劃同步實施。統籌安排管線工程建設,力爭一次敷設到位。三是加大老舊管線改造力度。改造使用年限超過50年、材質落后和漏損嚴重的供排水管網;對存在事故隱患的供熱、燃氣、電力、通信等地下管線進行維修、更換和升級改造;推進城市電網、通信網架空線入地改造工程;實施城市寬帶通信網絡和有線廣播電視網絡光纖入戶改造,加快有線廣播電視網絡數字化改造。四是加強維修養護,消除安全隱患。五是開展普查工作,完善信息系統。六是完善法規標準,加大政策支持。
城市地下管線是指城市范圍內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管線及其附屬設施,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縫合“馬路拉鏈”,破解多頭管理
如何保證城市地下“生命線”的安全暢通?最新發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針對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中存在的多重問題,開出藥方。
多頭管理咋破解?
據住建部介紹,城市地下管線種類繁多,包括供水、排水、燃氣、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工業等8大類20余種管線;管理體制和權屬復雜,涉及中央和地方兩個層面30多個職能和權屬部門;按照生命周期,可以劃分為投資、規劃、建設、運行維護、應急防災等5個管理階段。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王靜霞表示:“雖然各種地下管線專業規劃編制相對完善,但缺少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對各類管線進行綜合安排、統籌規劃,往往造成各種工程管線在規劃設計中存在矛盾,導致管線重疊交錯和相互打架現象嚴重。因此,《指導意見》明確了各城市要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地下管線綜合規劃,并要對各類專業管線進行綜合。”
“家底”模糊咋摸清?
盡管有這么多部門在管理,但是地下管線現狀不清、“家底”不明卻是不爭的事實。權威部門透露,截至目前,全國仍有一半以上的城市沒有開展地下管線普查,各權屬單位管理各自所有的管線信息,沒有實現共享。
《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開展城市地下管線普查,建立和完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王靜霞表示,開展普查和建立完善信息系統有利于解決城市地下管線材料不全、不準的問題,為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以及地下管線安全運行提供有力支撐。
“馬路拉鏈”咋縫合?
“地下埋著幾百萬,沒事挖開看一看”“春城無處不開挖”,這些流傳民間的順口溜,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群眾對“馬路拉鏈”現象的不滿意 。
造成“馬路拉鏈”現象,一方面源于管線與道路建設不同步。為此,《指導意見》要求“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合理安排地下管線和道路的建設時序”。住建部城鄉規劃管理中心主任劉佳福說,實際工作中,應有專門部門對各專業管線和道路的建設計劃進行統籌,形成城市道路和管線年度建設計劃,并按計劃統籌安排各專業管線與道路的工程建設。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