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總是驚人的巧合。
30年前,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國務院審批,沉睡良久的膠州灣西岸,被改革開放的大潮迅速喚醒,煥發勃勃生機。30年一路走來,改革和開放成為開發區最迷人的氣質,這塊最初僅有20.02平方公里的荒灘野地,很快擴展至黃島全區,市民生活和城市建設突飛猛進,昔日的荒島漁村,迅速脫胎換骨,變身成如今美麗繁榮的現代化新城。
30年后,國家級新區——青島
西海岸新區正式獲得國務院批復,成為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重慶兩江等新區之后的第九個國家級新區。膠州灣西岸這塊投資興業的熱土,昂首邁上了更高層次的開發開放平臺,青島這個山東半島
藍色經濟區的龍頭城市,由此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30年,神奇的時間之窗,它意味著變革與新生,也昭示著新的傳奇的開始。
西海岸新區是青島率先科學發展的強大引擎。國家級新區對一座城市乃至整個區域的發展都有著極大的影響,尤其對于面臨“增長瓶頸”的沿海地區而言,國家級新區無疑是區域發展的最大引擎和突破口。城市空間布局,決定著一座城市的發展格局,也決定著它未來能夠企及的高度。西海岸新區,讓青島跳出了“半島型”城市格局的困囿,拉開城市空間發展大框架,實現“半島型”城市到“海灣型”城市的轉變。東西海岸這兩大城區,將在海灣型的大青島架構中,實現真正的融合。浦東新區對上海發展的貢獻,早已成為世人皆知的傳奇。而天津近年來的快速崛起,其核心也來自于濱海新區的持續發力,2013年,面積僅有 2270平方公里的濱海新區,GDP突破8000億元,和整個青島的 GDP相當。正如浦東新區成就了上海,濱海新區成就了天津一樣,西海岸新區這塊陸域面積 2096平方公里的土地,從此也將載負著青島向上躍升的光榮使命,成為青島這座年輕城市率先科學發展的關鍵所在——再造一個青島港,再造一個青島主城區,再造一個青島經濟總量的光榮使命,更加值得期待。
西海岸新區是青島實現藍色跨越的重要依托。國務院在批復中明確指出:西海岸新區要以海洋經濟發展為主題,服務于青島建設區域性經濟中心和國際化城市的發展定位,把建設青島西海岸新區作為全面實施海洋戰略、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舉措,為促進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率先轉型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發揮積極作用。青島,依海而生,因海而興。海洋是青島最寶貴的資源,是青島最大的本土優勢,也是轉方式、調結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托。尤其是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獲批以后,肩負“龍頭”重要使命的青島,加快建設藍色經濟領軍城市,實施藍色跨越,大力發展海洋科技,以先進技術改革提升海洋傳統產業,打造海洋經濟升級版,并開展陸海統籌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建立陸海統籌一體化發展機制。與此同時,依托前灣港、董家口港和古鎮口軍港,建立深遠海開發戰略保障基地。以董家口為例,這個明清時期曾以“日出千桿旗,日落萬盞燈”聞名的小漁港,如今已成為青島邁向深藍的起航地,雖然面積只有 3個鎮大小,但預計5年后,這里的經濟總量將超過一個縣域的規模。
西海岸新區是青島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新區之新,關鍵在于大膽突破和勇于創新,這使開放倒逼改革成為可能。近年來,國內其他新區大力推進以提高政府效能為主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施以金融創新帶動的經濟體制改革,以改善民生為主的社會建設,使發展活力不斷噴涌,“改革紅利”逐步釋放。對于青島而言,新區不僅意味著“騰籠換鳥”帶來的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也倒逼著政府職能的深度變革。國家級新區肩負著“
先行先試”的國家使命,什么叫“先行先試”,就是要勇于創新,破除窠臼,掙脫束縛,大膽去試,大膽去干。如今,西海岸新區剛一獲批,就已經開始醞釀在新區把審批辦改掉,改事前審批為事后監管。一條具有青島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路徑,呼之欲出。
30年時光流轉,歲月更替,不變的是西海岸開放包容、勇于變革的迷人氣質和基因 ,不變的是青島始終勇立潮頭、引領時代發展的角色和擔當。而站在更長遠的歷史視角考量,青島這座年輕的城市,前100年主要的發展是在東海岸,后100年,或者再長一段時間,西海岸將是最大的機遇和希望,是青島最值得期許的未來。
此時此刻,正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初夏時節,藍天與碧水相映,繁華與寧靜相融,在代表著青島未來的西海岸,發令槍已經響起,藍色跨越正式起跳。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