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獨兩孩"政策正式落地實施,這對于符合條件的家庭來說,無疑多了一個選擇,但究竟是生還是不生呢?記者調查發現,這個問題對于很多符合條件的家庭來說,因為受到經濟、年齡等因素的困擾,處于糾結狀態。"我的兒子今年3歲了,還想再要個孩子,但是孩子的撫養費以及誰來看孩子等現實問題又不得不考慮在內。"昨天,28歲的齊女士道出了心中的焦慮。
開銷怎么辦
生個孩子容易教育成本挺高
雖然不少市民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條件,也有生育愿望,但經濟門檻卻是他們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現在培養孩子教育成本比較高,想生‘二孩’,我真得好好考慮一下。"符合生育條件的市民于先生說,他女兒今年1歲多,孩子很聽話,因此看孩子的負擔不大。
于先生說,他和妻子均在私營企業上班,每月的總收入在7000塊錢左右。"說實在的,養育孩子的成本實在比較高,我女兒現在每月的奶粉錢就1000塊左右,參加興趣班每個月要五六百塊錢。"于先生說,此外還要給女兒買衣服、玩具等,周末帶女兒外出游玩,家里差不多一半的收入用在了女兒身上。于先生說,養一個孩子,對于工薪階層來說,負擔還能承受得起,但要是兩個孩子,恐怕就難以支撐。他表示,他已經和父母商量,如果他們每個月能"贊助"2000元,就準備再生一個孩子。
調查顯示,養育成本對于想要"二孩"的家庭來說,是個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26歲的趙先生表示,養育兒子花費了家庭總收入的三分之二,這種情況下,根本無法再要一個孩子。市民王先生則表示,孩子目前7個月大了,每個月光奶粉錢就2000塊錢,如果加上紙尿褲、玩具、衣服的費用,每個月在3000塊錢左右。
除了嬰幼兒時期的養育成本,那么孩子以后的教育成本又是多大呢?為此,記者調查了多名高三學生家長,初步結果顯示,從小學到高考結束,每名孩子的教育成本超過了10萬元。"女兒今年就要參加高考了,從小學到高中,我女兒在同學中的花費不算是很高,但初步算起來也有10多萬塊錢了。"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讀小學的時候,女兒的英語輔導費用將近一萬塊錢,另外還學習了二胡、舞蹈等特長,也花了不少錢。到了高中后,孩子又參加了提升成績的輔導班,3年下來,費用在5萬元左右。記者調查發現,在眾多給子女的教育投資中,各種輔導班成為了最大、也是最為普遍的花銷。
讀完高中,對于讀大學的孩子來說,開銷劇增。如果在國內讀大學,4年的費用也得十幾萬。市民趙女士表示,女兒今年讀大三了,每年的花費在3萬元左右。
孩子誰來看
父母不在身邊妻子不能辭職
除了經濟賬外,還有部分符合條件的市民為誰來看孩子而犯愁,30歲的張先生就是一典型代表。張先生和妻子老家都在外地,屬于"青漂一族",如今在
青島安家買房。張先生有一個5歲的女兒,因為平時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時間少。"現在多數家庭都一個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孩子有時候覺得孤單。"張先生說,他和妻子都想再要一個孩子,以前因為不符合條件,沒有辦法生,現在有了政策感覺很高興。
張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高管,經濟上比較寬裕,但誰來看孩子對他來說是個難題。"我的女兒是父母和岳父母輪流看大的。"張先生說,現在父母年齡都大了,看起孩子來很吃力。而岳父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病,本身就需要人照顧,因此岳父和岳母也很難幫上忙。"我和妻子商量,原本要請育嬰師幫忙看,但覺得還是不放心。"張先生說。
無獨有偶,35歲的周先生已經有一個7歲的兒子,符合生"二孩"的他也為沒人看孩子而犯愁。"我的父母在湖北老家幫弟弟看孩子,岳父母已經去世,自己再要個孩子,面臨沒人看的現狀。"周先生說,妻子也不可能辭職專門帶孩子。調查中,記者了解到,有的符合條件的家庭,因為夫妻一方或者雙方的父母不在身邊,而放棄了生"二孩"的機會。
是否超齡了
大齡產婦一定要做詳細檢查
記者從島城醫院了解到,不少符合條件的婦女前去咨詢身體狀況,為生孩子做準備。市第三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苗華艷說,前去咨詢的婦女年齡最小的30歲,大的已經45歲。對于這些大齡產婦,專家持謹慎態度,建議一定要做詳細的檢查,不能盲目懷孕。
"來醫院查體的婦女常問的一句話是,我還能不能生。"市第九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孫航表示。"對于超齡婦女來說,要懷孕生產一定要慎重,否則很容易出現風險。"孫航還舉例說,她曾經遇到一名35歲的產婦,這名產婦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因此在懷孕三個月后不得不終止妊娠。市第八人民醫院曾經接診過一名48歲的產婦,這名產婦在醫院產下了第三胎。因為產婦沒有經過規范檢查,生下的男嬰患有嚴重的唇腭裂,不僅如此,產婦出現了重度子癲前期的癥狀,有高血壓、尿蛋白等。幸虧搶救及時,保住了產婦和孩子的生命。
孫航說,女性生育的最佳年齡是25—29歲,處于這一年齡段的女性順產可能較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妊娠與分娩的危險系數升高。由于高齡產婦身體機能下降,更容易得妊高癥和糖尿病,所以還要更加嚴密地監控各種身體數據。如果出現嚴重的妊高癥、免疫系統疾病,則不建議繼續懷孕了。另外,高齡產婦胎兒畸形率比較高,產婦一定要做詳細的產前篩查,以保證胎兒的出生質量。
采訪中,有的婦女提出比較多的問題還有,懷第二胎的最佳時間是何時?專家表示,對于第一次采用剖宮產的婦女,從第一次分娩結束到第二次受孕的間隔應在兩年以上,最短不能少于18個月。從產婦身體和營養角度考慮,無論是哪種分娩方式,最好在2-3年后再受孕。孕前6個月禁煙酒。父母在酗酒后造成的慢性酒精中毒,可使精子或卵子的活力減弱,或發育異常,從而影響受精卵和胚胎的發育。體重過輕,也易合并內分泌異常,造成不孕或發生流產。飲食應該做到葷素搭配,粗細搭配。
【相關鏈接】
有利于延緩人口老齡化
有專家表示,"單獨兩孩"政策對于近中期人口老齡化有微弱的下降作用,但是對遠期人口老齡化有顯著的下降作用,還有利于延緩人口老齡化速度,還可適當增加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今后15年,我國勞動力快速下降,而生育政策調整將使新增人口一定程度上補充了勞動年齡人口規模,2030年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從8.75億增加到8.77億,2050年從7.00億增加到7.26億。
另外,可有利于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已經30余年,近4年雖有所下降,但仍嚴重偏離正常范圍,目前已多生出2200萬至3400萬男孩。"單獨兩孩"政策實施后,出生人口性別一定會相應下降,但未必能恢復正常。按照概率計算,在沒有性別選擇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家庭只想生一個孩子,且要滿足95%的家庭生育的是男孩,平均需要生育1.90-1.93次;如果一個家庭只想生兩個孩子,且要滿足95%的家庭能夠得到1個男孩,平均需要生育2.94次。家庭規模小型化、結構核心化、關系簡單化、成員流動化逐漸成為我國家庭的普遍特征。"單獨兩孩"可以在政策上避免出現"421"的家庭結構,避免出現"獨二代"家庭,即父母、子女兩代人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緩解家庭的代際結構,增強家庭養老照料功能,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有利于提升家庭抵御風險的能力。
【政策問答】
問:如何界定申請人是否為獨生子女,需要提供哪些證明?
答:需提交:(1)其父母的戶口簿(首頁、本人頁及變更頁)原件及復印件一份;(2)其父母存檔單位出具(無存檔單位的人員由戶籍地村居委會出具)的生育子女情況證明;父母為外省市戶籍的,由父母戶籍所在地縣(市、區)衛生(人口)計生部門出具生育子女情況證明。
問:申請再生育的"單獨"夫婦,獨生子女獎勵優惠待遇是否追回?
答:"單獨"夫婦原辦理過《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符合條件申請再生育的,應注銷其《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從批準再生育當月起停止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優惠待遇,此前已經享受的不再退還。
醫院產科床位將會更加緊俏
據摸底測算,我市符合"單獨兩孩"政策的家庭總數約為118672戶,占全市家庭總數的4.2%;其中有生育愿望家庭為82296戶,占符合政策家庭的69%;按生育意愿和符合政策人群年齡構成情況測算,預計今后幾年內每年新增出生人口1.4萬人左右。
29歲的王凱就是本次政策的受益者,他告訴記者,政策沒落地前就和妻子提前準備生"兩孩"。"如今萬事俱備,我和妻子準備今年就懷孕要孩子。"王凱說,妻子到婦兒醫院婦科做檢查的時候,發現排隊的人很多,一打聽才知道,產科的床位一共有100多個,而且床位基本上都是滿的,如果想要生孩子,需要提前定床。"我弟妹去年在一家醫院產科生下男嬰,但是生下來后卻沒有床位,只好安排在走廊住了一天多。"市民趙先生表示。
市婦兒醫院相關人士介紹,醫院產科的床位的確很緊張,實行"單獨兩孩"政策后,床位估計更緊俏。為此醫院已經有了考慮,醫院二期擴建預計年底結束,屆時產科病房將增加30多個床位。
據了解,因為"單獨"家庭生育意愿與實際行動之間也有差距,而且即便是確定要生"二孩",也需要一段時間的準備,因此短時間不會出現嬰兒潮。
考慮上學就業不要盲目扎堆
記者了解到,政策實施后,有的市民表示早就期盼這個政策,因此要趕早要孩子。調查顯示,在愿意生"二孩"的人當中,馬上就生和過幾年再生比例幾乎相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與年齡有關,比如30歲到40歲之間的人群,他們再不抓緊時間生育就要跨越育齡期。另一方面,低齡者還有時間觀望和積蓄再生一個孩子的經濟實力,等待是必然的。有專家分析,新政實施后的一兩年內,可能會出現扎堆生育的現象。
出生的高峰,對于孩子今后的上學、就業是個考驗。比如,2000年是千禧龍年,那一年就出現了扎堆生千禧寶寶、世紀寶寶的現象。事實上,很多年輕的孕婦意識不到,扎堆生寶寶在未來的一二十年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孩子會集中遇到入學難、就業難等問題。甚至在沒生寶寶前就會遇到醫院床位難求的問題,生完寶寶后又遇到月嫂難請的問題。因此,專家提醒準備生"二孩"的市民,不要盲目扎堆。
近兩成網友會改變擇偶標準
"單獨兩孩"政策實施后影響比較多,甚至影響到未婚者的擇偶判斷。為此,一家網站曾經做過調查,結果顯示,16.7%(約1/6)網友表示,會改變擇偶標準,更傾向于找獨生子女;而36.8%網友則表示不會影響擇偶標準;44.4%網友表示目前未考慮
生二胎,但會根據政策落地情況以及未來經濟狀況而定。
已婚的張先生表示,自己是獨生子女,他結婚前就想生"二胎",因此找對象的前提是對方必須也是獨生子女,因此錯過了不少中意的對象。來自江西的周女士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她和男朋友都不是獨生子女,說起新政策,她自我調侃說,"早知道有這個政策,我就找個是獨生子女的男朋友了,還可以生兩個孩子。""以前只有雙獨才能生 ‘兩孩’,現在不同了。"市民李先生今年29歲,他不是獨生子女,因此想希望未來的老婆是獨生子女,這樣也可以有機會生"兩孩"。
父母催得急我卻不想要
昨天,26歲的趙先生向記者透露了自己的苦惱。"我的女兒才兩歲,爸媽就催促我生‘二孩’。"趙先生說,父母在農村生活,現在還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希望自己能生個兒子。趙先生說,他覺得女兒很可愛,想把滿滿的愛全部留給女兒,因此對于生"兩孩"很排斥,但對于父母"指令",他又難以拒絕,因此感覺兩難。
市第九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孫航表示,對于生"二孩",最好是家人溝通好,如果本身沒有生"二孩"的愿望,僅僅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這樣容易產生很多矛盾。另外有的家庭中,孩子已經比較大了,如果父母想要生"二孩",最好聽聽孩子的意見。
有了兩個孩子生活質量降了
對于34歲的李猛來說,現在的狀態是累并快樂著,他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已經育有一兒一女,生活的負擔已經讓他有些憔悴。"我女兒今年4歲了,兒子剛剛出生3個月。"李猛說,當初為了照顧女兒,妻子辭職在家里做起了全職媽媽,家里的收入全靠他一個人支撐。因為是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李猛前不久又要了一個孩子,孩子出生給他的家庭增添了很多快樂,但是養育孩子的負擔隨之而來。女兒每個月的開銷在1300元左右,因為妻子奶水不好,兒子的飯基本靠喝奶粉,每個月得1000多元。"為了減輕負擔,我把女兒送到父母身邊,讓他們暫時撫養,我和妻子周末去看望。"李猛說。因為有了兩個孩子,李猛的生活質量感覺下降了。"平時,我經常帶妻子看電影,或者去吃西餐。"李猛說,有了小兒子后感覺"壓力山大"。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符合條件的家庭考慮到經濟狀況,怕影響生活質量,放棄了生"二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