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溫江樺 今年以來,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建立暗訪監督人員庫,并模擬群眾辦事,組織開展暗訪監督活動。據統計,秘密聘用的40名暗訪人員,分別來自紀檢監察、發改、財政、審計、記者等專業人員,以及特邀監察員代表和普通群眾代表。某些當地官員表示,自從有了“挑刺工”,壓力很大。 “挑刺工”是有作用的,不過,應該仔細考量,“挑刺工”為何能發揮作用,倒逼官員自我加壓、自我完善?看看“挑刺工”的身份即可—— 大都來自體制內,并且由紀委主導,有一位還是縣紀委委員。也即“挑刺工”發現了問題,紀委也就掌握了情況,誰敢怠慢?
也因此,“挑刺工”在本質上,是一種“權力挑刺”、“媒體挑刺”,只不過是目的良善罷了。如果“挑刺工”身份祛除了權力符號、媒體監督符號,單憑老百姓的權利本身的單打獨斗,恐怕很難撬動權力的自我改革。從丹棱縣“挑刺工”大顯身手便知,當地的“四風”問題還是頗為嚴重的,但是為何“挑刺工”能挑得出來,而普通老百姓卻沒有“挑”出來呢?
說到底,監督權力,有多種路徑可走。為了避免權力監督的路徑越走越窄,一般來說,總會設計多條路子:上級權力監督、同級權力制衡、公民權利施壓。缺少任何一個,監督權力,都難以畢其功于一役。“挑刺工”開掘的是上級監督的源泉,丹棱縣自以為得計,卻忽視了一點:聘再多的政府“挑刺工”,也不如激活老百姓的“
啄木鳥”功能,讓權利能夠更有效地監督權力。而這,也正是丹棱縣“挑刺工”受到質疑的地方。
更何況,丹棱縣的“挑刺工”制度在理論上確實有“越走越窄”的可能。一個小縣城,抬頭不見低頭見,政府“挑刺工”被認出來的可能性,隨著時間推移,會越來越大。這不,已經有“挑刺工”暴露了。也因此,丹棱縣的“挑刺工”制度可以保留,但終究不能是終南山捷徑。如果丹棱縣疏通民意溝通渠道,將老百姓的挑刺、建議等,下情上達、認真落實,讓權利的分量大過權力,到那時估計也不需要“挑刺工”了。 (作者系時評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