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獻血陰影下免費用血打折扣 據了解,互助獻血政策雖然是倡議性的,但在人們看來,其實際執行效果帶有強制性色彩。
當下全國各地互助獻血的模式大都雷同。江西省衛生廳2010年8月曾下發文件,要求各級醫療單位“互助獻血量不得低于本單位當月用血量的20%”。據公開報道,2012年8月,根據上海一血站估算,互助獻血量占了上海整個供血量的15%。
根據獻血法規定,全國各地都已經為無償獻血者及其配偶、直系親屬制定了免費用血和優先用血的政策,但在互助獻血的制度之下,“免費用血”似乎失效了,走入了尷尬境地。
無償獻血只是解決了以后報銷的問題,比如說一個獻血者可以免費使用800毫升血,如果現在的確沒血,怎么給他呢?即便以前獻過多少也沒用,必須再獻一次,臨時血庫里才會有血,這樣才能優先供血。
(本報記者)
不獻血難手術更會加劇血荒 把手術臺上的病人先拉下來,臨時讓家屬“互助獻血”來換取躺上手術臺的資格的做法欠妥當,這實質上是在“綁架”患者,剝奪了患者的公平就醫權,很有可能導致部分手術延期,影響病人康復,甚至危及其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這樣的后果,想必血站和醫院都承受不起。因此,獻血與動手術,還是一碼歸一碼比較好。
顯而易見,獻血用血機制不透明、獻血后免費用血手續繁瑣、紅十字會和血站缺乏公信力,導致市民的獻血熱情下降,采血量的增幅趕不上醫院用血量增加的速度。在如此語境之下,將親友“互助獻血”與手術掛鉤,無異于飲鴆止渴,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加劇人們對血站的不信任,讓無償獻血的宣傳推廣變得更為困難,進而使血荒問題更為嚴重。
“一手”獻血“一手”手術這種帶有要挾性的做法,應該及時叫停。與此同時,要建立無償獻血的完備監管體制,公開透明操作,采血用血成本、血站收入支出(包括財政撥款)都應全面公開,構筑獻血體制的公信力。
據北京晨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