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市北區第十屆鄰居節昨落幕 15萬余人次參與

2014-05-04 05:59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半島都市報5月3日訊(記者 朱薪雨)5月3日,歷時15天的市北區第十屆鄰居節圓滿閉幕,本屆鄰居節以“鄰里守望相助  潔凈文明家園”為主題,共5個板塊12類特色活動。鄰居節期間 ,市北區19個街道、173個社區及39所中小學校共組織開展主題活動500余項,參加者達15萬余人次。

  “今年鄰居節的活動,市民提供了不少金點子,很多都采用了。”5月2日,市北區鄰居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鄰居節舉辦前期,征集了活動“金點子”2000余條,許多可行性建議在今年的“鄰居節”活動中均有所體現。

  比如,根據市民建議,從今年起將“鄰居節”主辦時間進行了明確固定,即每年4月的第3個星期六至5月3日,同時把5月2日也固定為“敲門日”,各個街道、社區可以自己組織,這也成為今年鄰居節的主打特色。在5月2日“敲門日”當天,洛陽路街道、遼寧路街道、興隆路街道等街道紛紛組織親情敲門活動,讓鄰居們變得更加親近了。另外,市民建議的建“鄰里卡”、認領“鄰里樹”等也成為了鄰居節的一大特色。此外,還在活動中評選出10佳好鄰居、10佳好媳婦以及20個“最美家庭”。

  鄰居節組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鄰居節中節儉是一大特色,啟動日當天沒有舉行開幕儀式,沒有演出。當天舉辦的14類特色活動,幾乎都是各街道、社區、學校、劇社自己搞起來的“大聯歡”。

  鄰居節期間 ,市北區19個街道、173個社區及39所中小學校共組織開展主題活動500余項,參加者達15萬余人次。各街道、社區讓群眾站出來當主角,讓群眾擔當活動的設計者和參與者,讓廣大居民群眾樂在其中,感受親情。

  今年,為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鄰居節,主辦方將微博、微信、QQ群等新媒體貫穿于整個鄰居節,在市北官方微博“青島市北發布”、公共微信服務平臺“微市北”定期發布“鄰居節”活動信息,通過建立QQ群、網絡互動等形式,開展了“尋找我的老鄰居”、“鄰居笑臉墻”等活動。自笑臉墻活動開始以來,有來自市北區19個街道的379位居民上傳了笑臉照片。

  各社區還有志愿者專門教老人使用這些新媒體,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機上微信,通過微信“搖搖我的好鄰居”,讓老年居民也趕上潮流。

  此外,市北區還拍攝了以叩響心門為主題的小品《我的好鄰居》的鄰居節微電影。拍攝微電影的負責人孫繼川告訴記者,預計下周,微電影將“出爐”,后期還將巡回展演。此外,“鄰里親市北情”微視頻征集活動也正在進行,居民可以過一把“導演癮”。

  ■觀察

  樓在建,情難建,鄰里莫疏遠

  鄰居節破解“高樓冷漠癥”,但鄰里關系更需日常“保健”


  近年來,城市飛速發展,鄰里關系卻跟不上鋼筋水泥的發展速度,近日,在市北區“鄰居節”期間,記者選擇了青島的老、中、新三個小區進行蹲點調查,發現新小區塑造起守望相依的鄰里情還有一段路要走。

  鄰里關系的新舊反差

  大港路社區青海路99號院是青島西部大港街道轄區內一個有30年歷史的老樓座,建成于1984年,里面住戶基本上是青島某廠的退休職工,小區和諧的鄰里關系聞名街道。據悉,青海路99號院里有96戶300余名居民,中共黨員有52名。今年75歲的呼波是該樓院黨支部書記,2012年,呼波聯合院里的7名老黨員,籌備成立了“桑榆調解隊”,隊員都是60歲以上的老人,調解隊憑著對樓院的責任心以及模范力量,調解樓院矛盾近30次。

  錯埠嶺二路19號建設于1995年,屬于人員結構和流動性都比較適中的社區。在這里,以居委會帶頭的樓長們對鄰居關系的影響十分重要。今年67歲的張蘭英是錯埠嶺二路19號樓的樓長,張蘭英從搬進樓座開始,就開始做樓長,至今已經有十年。張蘭英是個熱心腸,她經常帶著鄰里們跳健身操、清掃樓院。在張蘭英的帶動下,鄰里關系非常融洽。

  而在新建小區,鄰里關系主導者更不一樣。合肥路的新海園·品閣小區是2011年剛剛建成的小區,目前入住率已經達到90%以上,小區物業等各方面配套比較齊全,門禁、門鎖都配備,住戶基本都是屬于新購房入住。在這個小區里,黨員、樓長的帶動性就顯得不是那么強。住戶吳女士表示,鄰里之間大多認識,交往不深。因為新小區沒有樓長,小區有什么公共事情,一般都是物業通知。居民之間的相互聯系,除了個體之間的交往,年紀大的多是在小區的廣場上,年輕人多是在業主QQ群里交流。

  鄰里疏遠是“城市病”

  調查只是樣本,城市里鄰里關系疏遠卻是通病,青島也不例外。《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2011年曾對4509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0.9%的人感覺當下鄰里關系越來越冷漠,40.6%的人不熟悉鄰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認識鄰居。

  城市發展改變居住模式,影響鄰里關系,社會學家早已開始研究,記者采訪島城社會學家普遍指出,青島的居住模式也基本大致如此,像大港路、錯埠嶺等社區,帶有集體宿舍、公房下的地緣色彩、熟人色彩,鄰居之間互動較多。而在新商品房社區,鄰里關系就沒有主導因素,相互之間相對生疏,但也出現了新的形式,比如網絡上的鄰里關系。

  島城的社會學家普遍認為,當今,在“鋼筋水泥森林”里,鄰里冷漠與交通擁堵、霧霾天氣等一樣,也是“城市病”的一種。一是城市發展飛速,居住的物質環境有了,但是鄰里守望相依的軟環境沒有跟上;二是新建小區普遍實行封閉管理,進出之間一道道關卡鎖住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鄰里之間普遍有戒心;三是新建小區多是年輕人,現代城市快速的生活節奏,也讓年輕人無暇顧及身邊的鄰里關系。

  水泥森林里的鄰里親情該如何重塑?青島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同昌認為 ,其實每個人都想和身邊的人交往,這是本能,但是缺少溝通的渠道,一旦相互之間打開了心扉,鄰里感情一樣可以在新建小區重塑。

  創新鄰居節重建鄰里關系

  2004年,小姑娘孫睿涵的一份鄰里關系調查帶來了省內首個鄰居節,鄰居節從2004年在原四方區開始,發展到現在的新市北鄰居節,10年間,這個節日已覆蓋65.4平方公里105萬人口。10年鄰居節已開展鄰里互助活動4500余場次,參與居民達80余萬人次、單位200余家。

  市北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孫宗強說,鄰居節發起以來,十年“不斷探索,堅守不易”,每年的鄰居節,參與人數越來越多,影響力也越來越廣,鄰居節已經與市北區“蘿卜山會-糖球會”一樣,成為市北區一個具有廣泛群眾參與度的節日。當然,鄰居節的作用也顯現出來,水清溝街道萍鄉社區的王琳告訴記者,從第一次鄰居節至今,原來不怎么認識社區朋友的她,現在出門就是“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的叫 。居民還從鄰居節上得到了切實的實惠,水清溝街道居民在去年的鄰居節上希望能改善社區廣場,意見提出后,街道爭取到100萬元資金,將廣場翻修翻新。

  據悉,“鄰居節”本身即是從歐美傳來,在歐美一些國家早已在舉辦,鄰居節作為破解鄰里疏遠的好方式,已被國內外普遍認可,在新加坡,特別設立了“好鄰居獎”,以治療“高樓冷漠癥”。隨著時代的變化,傳統鄰居節如何增加新元素,打造現代化的鄰里關系,成為一個新課題。

  今年的鄰居節上,記者已感覺到市北區有意的創新。同德路社區近日舉辦了“老鄰居  新朋友”的活動,社區志愿者帶社區居民玩微信,通過“搖一搖”、“附近的人”認識新鄰里新朋友,成為新風尚。青島市委黨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哲學博士徐文濤認為 ,將網絡與現實結合起來,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鄰居節”活動,是鄰居節擴大影響的方式之一。記者 張同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市北區 鄰居節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