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被騙市民向煙臺警方報案。本報記者韓逸攝
本報記者侯艷艷 通訊員路明福 基林山
因裝修生意賠了大筆錢,51歲的閆某開起水產公司,為籌集啟動資金,閆某開始向社會不特定群體
非法集資。自2012年8月至2013年底,
煙臺兆海水產有限公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達2億元,以12%奇高月息忽悠
千余人上當。目前,涉案5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刑拘。
雇傳銷人員拉存款 2012年,51歲的閆某在裝修生意賠錢后,購買了蓬萊一家已經停產的水產公司,注冊成立煙臺兆海水產有限公司,想發展海鮮加工業務。但由于資金不足,公司啟動遇難題。閆某通過中間人介紹,認識了車某,稱高息攬存是集資好辦法。
2012年8月,閆某承諾給車某月息10%,通過車某籌集資金。車某找來曾經所在傳銷公司的傳銷人員,幫閆某擴散出水產公司的集資信息。車某向客戶承諾,每筆存款給予6%-8%不等的月息,她還向一些大客戶承諾,拉來存款另外返點,與傳銷拉人頭的方式有所類似。從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車某就發展了500多人,拉來8000多萬元存款,自己則從中提點賺了300多萬元。
自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車某、尤某、吳某、張某等人,共幫閆某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吸收公眾存款2億元。
有1000多名群眾受騙,目前報案人員已達600余人。
虛假實業經營成騙人幌子 閆某對外聲稱,公司在國外有進出口貿易,每年出口海產品價值數千萬元,他手下的骨干也是這樣對外宣傳。實際上,閆某只是有進出口貿易的設想,并沒有談成一筆生意。
兆海水產在北京、西安、哈爾濱等地分別設立了辦事處,為彰顯公司實力,辦事處的業務也被閆某等人吹噓夸大。民警介紹,兆海水產在煙臺市場并沒有銷售,而公司的產值每年約有100多萬,凈利潤只有幾十萬元。“用工廠的盈利支付上千人的返利,這是不可能的,只能拆東墻補西墻。”民警說。
閆某用吸收來的存款將廠房翻新,購進一些新設備。在工廠生意較好時,將有意向的投資者拉到工廠參觀。閆某還向參觀者出示土地產權證,證明自己已經買下了5000平方米的廠區。許多受害群眾正是看到該公司“有房有地有設備”,加之相信了被夸大的產值,投資到該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