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江德斌 近日媒體爆出消息,李娜在“單飛”之后,并未真正脫離湖北隊,而是一直在領取工資補貼。湖北省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馬克勤解釋了其中的緣由:李娜雖已走上職業化道路,但她仍然是湖北省網球中心的一員,其人事關系、工資關系、組織關系仍留在地方。仍代表國家和湖北報名參加了奧運會、亞運會和全運會。(3月23日《新京報》) 李娜在“單飛”之后,拿到兩個大滿貫冠軍,創造了中國網球的歷史,亦成為姚明、劉翔之后,國內又一頂級體育明星。人們在為李娜的榮譽高興之余,也再次引發了職業化與舉國體制之爭,甚至將李娜的成功視為職業化的標志。
長期以來,李娜通過在世界各地參加各種比賽,靠著所得的獎金,以及隨之而來的商業代言費,來養活自己和她的團隊,甚至還要反哺湖北省網球中心 ,以“管理費”的名義上繳13% 的獎金。可是,如果不是媒體無意中披露的話,絕大部分人都不會知道,“單飛”的李娜居然還在領工資補貼,這與公務員“下?!敝筮€在“吃空餉”有何異?
放手讓李娜“單飛”走職業化道路,卻又保留其組織人事關系,繼續為其發放工資補貼,對運動員而言,就是多了一套體制枷鎖,不管何時都要聽從組織召喚,參加各種比賽和活動 ,否則就可能會遇到各種阻礙。此種做法距離真正的職業化,還有很大的一步,是一種不徹底的改革。而改革的不徹底,也暴露出舉國體制的慣性之大,唯金牌論英雄的壓力之大。要想突破這一步,不僅僅是“單飛”這么簡單,還要改變許多相關制度,讓體育徹底回歸到民間,不再與政績掛鉤。
其實,不僅運動員存在“單飛”改革不徹底的情況,其他領域也有類似情況,比如演員、作家、舞蹈、歌手等等。這些行業雖然也進行了市場化改革,卻保留著體制內的組織人事關系,部分人在通過市場賺錢的同時,依然在拿體制內的工資,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的奇怪現象。顯然,不光是運動員要徹底走向職業化道路,需要擺脫舉國體制的依賴性,其他類似行業也都要
徹底改革,真正走向市場,不能總是在兩端徘徊不前。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