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山東省首場師范類高校畢業生招聘會在山師長清校區舉行。記者采訪發現,由于崗位少、畢業生求職重編制,再加上各地市教育部門制定編制時間與畢業生離校時間存在空當,加劇
師范生求職難。
老師崗位太少,不少師范生考慮轉行 19日上午,在山東師范大學長清校區體育場,不少畢業生拿著簡歷搜尋自己滿意的職位,這是由省教育廳主辦、山東師范大學承辦的師范類高校畢業生首場大型供需見面會。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師范類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共舉辦6場,這次是第一場。來自省內外的近500家用人單位和2萬多名大學畢業生參加了見面會。見面會提供就業崗位近15000個,其中涉及師范類專業崗位4000多個,涉及非師范類崗位10000多個。
“教師崗位當然好,但太難找了,不少同學無奈考慮轉行了。”讀政治學的師范類畢業生趙斌告訴記者,作為師范生,第一選擇肯定是當老師,但教師崗位太少,只好選擇文案、策劃等相關的崗位就業。趙斌說,這次見面會師范類崗位占到了三分之一,是比較多的,其他綜合性的招聘會,有的每場只有四五個單位是招教師的,可選擇的余地非常小。據山東師范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已經簽約的2014屆畢業生中,在山東省區域內就業的占95 . 92%,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學、物流管理等應用型專業占93 . 88%,師范類畢業生中從事教育事業的占33.33%。
有編制的崗位應者云集,沒編制的少人問津 “學生來求職先問有沒有編制,一聽說沒編制,扭頭就走了。”在招聘會上,一家縣級中學老師告訴記者,有編制的學校簡歷收一堆,沒編制的很少有人關注,培訓機構還得主動發傳單拉人。記者發現,就業見面會的師范類崗位,培訓機構提供的崗位居多,有編制的很少。在畢業生供需見面會現場設立了教育局專區,濰坊、威海市等多家教育局主管部門的招聘位前排起了長隊,與普通教育崗位前的人影稀落形成了對比。
“我是英語師范專業,2009年本科畢業,市區的教師編很難考,鄉鎮我實在不想去。”畢業生李楠告訴記者,她本科畢業時曾參加過教師編考試,但沒有考上,后來又考過一次,在面試中被淘汰了。為了成為一名市直教師,李楠考取了研究生,希望能夠找一個有編制的教師崗位。李楠說,當年本科班里有40名同學,畢業后當上有編制教師的不到10個,如果算上代課老師、私立培訓機構老師等,就業的同學勉強接近一半。“如果有編制,回農村教學也行,沒有就肯定不回去。”來自濟南大學的王立清說,他家在聊城,如果崗位有編制,他愿意回家就業。
據介紹,由于畢業生都扎堆省內,客觀上也造成了就業難。
在編老師招聘晚,師范生等不起 “今年的師范類畢業生就業情況確實不樂觀。”山東師范大學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褚慶成說,除了學生追求有編制的崗位、高工資等原因外,師范生畢業時間和教育部門制定編制時間存在空當也是重要原因。師范類畢業生的求職高峰期在3月份左右,而各地學校在編老師的招聘需要主管部門會簽,大都在七八月份才能定下來,再經過層層考試,兩者的時間差增加了學生的求職難度。“這時候學生都離校了,怎么可能一直等著?”
為了給師范類畢業生提供更多教育類崗位,此次見面會山師邀請了各地市教育局、中小學、幼兒園和教育培訓類公司參加,昌邑市教育部門還進行現場面試,確定是否錄用。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