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在網上找到好房了,結果卻是空歡喜。”近日,不少市民抱怨說網絡
看房常碰到虛假信息。當下,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網絡看房已經成為一件尋常事。不過當市民興沖沖跑去看房時,卻往往得知房子被賣出或者價格漲了,這讓不少市民很受傷。
求方便頻遇假房源 “當時看到天山小區這套房子條件不錯,我立馬給賣方打了電話。”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為了在青島落腳,她打算今年買房,并一直在網絡上尋找合適房源。某網站登出的一條“婚房,精裝修,拎包入住”的售房信息吸引了她。她聯系賣方才發現是家小
中介,看房后更是大跌眼鏡,李女士說:“屋子破破舊舊,跟網上照片一點也不一樣。”中介卻說是“房源多,隨便放的照片”,然后要給李女士介紹其它“好房源”。
市民張先生也遇過被網絡房源忽悠的事情。他打電話告訴記者:“當時看好鎮江路一處房子,一開始說是90萬元。”結果去看房卻得知是95萬元,稅費自理。張先生當即查詢網上,發現價格信息還是85萬元。中介卻說是沒有來得及更新信息。
其實,網絡發布看房信息已經成為一些中小房屋中介的重要渠道。但是通過網絡看房,問題卻是層出不窮:看房需要先交中介費,聲稱看房不滿意會退錢,最后卻頻頻賴賬;興沖沖地前往看房,卻發現房源與網上描述的有較大出入;想看心儀的二手房,中介不是說賣出了就是說漲價了……近期,由某房產網站發出 《2014互聯網二手房源打假行動調查》顯示,在網上找房或租房時,有73.6%的網友表示經常遇到假房源的情況。
爭市場誠信遭挑戰 “相比一手房市場,二手房市場競爭慘烈得多,加上缺乏監管,虛假房源就比較多。”島城一家中介負責人坦言,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他們需要搶客戶,更需要搶房源。據了解,發布房源信息,一般房產中介會要求賣家提供房產證、身份證等資料。但是近幾年隨著島城房產中介數量的激增,一些夾縫中求生存的中小房介會在接到賣家的委托后,第一時間在網絡上發布,以吸引購房者。該負責人表示:“這樣就很難對房屋賣家的信息進行準確核對。”
不僅如此,為了置頂,一些中介業務員也會發布虛假信息。有中介業務員無奈地說:“網上比較有人氣的房源發布網站就那幾家,如果房源點擊率不高,發出的信息很快就被淹沒了。”據了解,在這些網站,房源信息是按時間排序,即發布時間越近,搜索結果越靠前。“為了能讓自己的房源排名靠前,隔一段時間就去‘刷新’房源。”該業務員表示,但是網站一天免費 “刷新”的次數是有限的,有些人會改動房源的細節數據使得房源信息再次靠前,因此網絡上的房源信息真真假假。
探究竟還是跑門店靠譜 “不過網絡上最惡劣的虛假房源是‘釣’客戶的。”一家中介負責人表示,一些中小中介為了吸引客戶,在網站上發布房源信息的同時,還發布一些虛假房源,一些“價位明顯低于同等地段”的房屋信息。當有市民詢問時,他們則會以“該房源已出租或已出售”為由轉而推薦其它“好房源”。“目前多數網絡看房的信息并不規范和可靠,不能盡信,絕大多數購房租房者還是要選擇口碑好、實力強、有保障的專業中介門店,通過多跑多看選中符合個人需求的房源。”青島市房屋租賃中心信息科劉希平建議說。
當然,記者也發現,島城有些大型中介早已向看房者做出 “真房源”的承諾。青島鏈家地產總經理蒿玉峰表示,為了保證 “真房源”,青島鏈家一直采取“客戶糾錯”與“內部抽檢”相結合的方法,通過這樣的監督作用,最大程度的保護買賣雙方客戶的利益。
除了出售房源信息的真實性難以保障,出租房源信息同樣存在“貓膩”。出租信息模棱兩可,期望通過看房來與租房人接觸。如此一來,網絡房源信息不僅沒有帶來方便,反而讓看房者更加“勞心傷神”。
相關鏈接:辦過戶,三步查驗不能省 在選擇購買二手房時,產權辦理問題是必須要面對的程序。在產權過戶前,業主需要做到三步查驗:第一步要求賣方提供合法的證件,包括產權證書、身份證件、資格證書以及其它證件。第二步向有關房地產管理部門查驗所購房地產產權的來源。假如是共有財產,則應注意各共有人的產權比例及擁有權形式。第三步查驗房屋有無債務負擔。房屋產權記錄只登記了房主擁有產權的真實性以及原始成交事實,至于該房屋在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債務和責任,則必須查驗有關的證明。另外,購房者還需了解的內容有:所購房有無抵押、房屋是否被法院查封等。(記者 王曉磊)
[編輯: 孫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