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舒圣祥 “教育支出去年定的是2.3萬億,實際只執行了2.1萬億,錢沒花完,為什么?今年預算定的是2.8萬億,GDP占比才3.92%。4%以上的承諾不執行了?”“三公經費大幅縮減,但省下的錢都怎么用?預算報告該有個解釋。”“每年政府從企業、個人頭上收來的社保金是多少?政府又補貼、配套了多少?”浙江團“審預算”的場面很熱鬧。負責向代表解釋預算報告的財政部國庫司副司長楊瑞金,領略了浙江人“對數字的敏感”。(3月9日《中國青年報》) 眾所周知,人大會議的最主要職責之一,就是要通過審議和批準政府預算來管好國家的“錢袋子”。因此,預算問題理應成為兩會上最受關注且最富爭議的熱門話題之一。政府明年的“錢袋子”怎么用?代表們要討論要拍板,看不懂的要質詢,不同意的要“拍磚”,甚至投出反對票。“審預算”本應成為各團的重頭戲,可是通過媒體報道,我們以往似乎很少看到人大代表對政府預算錙銖必較或者爭論得面紅耳赤。浙江團今年“審預算”的熱鬧場面,不僅是一種盡責履職的表現,更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相比政府工作報告,預算報告確實比較難讀,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精力,需要有審查預算報告的基本知識儲備。但只要代表們真正帶著問題意識沉入預算報告,是肯定能夠發現疑問的。關鍵在于,是不是所有代表都將厚厚的預算報告至少通讀了一遍。如果沒有“讀一讀”,當然不能發現任何問題,不能提出任何建議,也等于是將“審預算”這項重要職責虛擲了。這是最根本性的“預算軟約束”,政府亂花錢現象也正因為缺少有效監督而長期存在。所有代表對于政府預算都應該“有話可說”,在預算不公開,公眾監督欠缺的背景下,這是人民對代表們最迫切的期待。
每年兩會,預算問題都應該是最大的熱點,代表“審預算”時的“我有話說”,對財政預算死磕是必須有的“
兩會好聲音”。所謂死磕,就是要提前做好功課,帶著問題去研究預算報告,就自己所熟知或公眾反映強烈的領域,對政府花錢提出反映民情民意的有力觀點,為預算報告編制得更合理更完善,發揮入口監督“硬約束”的關鍵作用。此外,媒體也應在“挖”預算上投入更大力量,尤其是民生領域的預算投入,與公眾利益直接相關,必須“死磕”。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