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派記者 王富曉 宋磊 3月6日發自北京
上學時攢的“老本”快榨干了
“平常時間都用來玩
手機和上網,已經好幾年沒好好讀一本書了?!睂?0后年輕人小剛的這番感慨,想必不少人會有同感。近年來,隨著電子設備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年青一代對
讀書日漸冷淡。
小剛說,每天工作很忙,閑暇時間要么睡懶覺,要么上網玩游戲,根本沒有好好靜下來去完整地看一本好書。他現在所掌握的知識,大多數是來自上學時候的“老本兒”。然而,“啃老本兒”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今年春節,小剛在觀看一檔《中華好詩詞》的電視節目時突然發現,節目中出現的好多耳熟能詳的詩詞,“就在嘴邊,但就是記不起來?!?br>
還在堅持讀書的人中,更多的是專家和學者,普通人似乎越來越提不起興趣。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大學熱科學教授程林說,“我不喜歡用手機閱讀,我更喜歡讀書的那種儀式感,每天晚上11點鐘,靜下心來,讀一些人文哲學類的書本。”
老想著掙錢和出名,讀不下書了
讀書的人少了,那些年我們一起逛的書店也撐不下去了。精于出版人文特色書籍的三聯書店,之前卻在全國多個城市出現經營難題:在濟南,1994年開門營業的三聯書店,到2012年底選擇了關門歇業。
對于國民閱讀量下降的原因,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有著自己的理解,“原因之一在于人們心態的功利化,二是文化上的娛樂化。”
李昕認為,進入市場經濟以后,一方面商品社會給人提供了發財致富和成名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人們的生活壓力?!斑@是一對矛盾,這個矛盾導致了很多人的心態功利化,從而會出現兩種情況:有些人為了賺錢,為了成名,他放棄了讀書;還有一種情況是一些人的心情浮躁了,他讀不進書了?!薄?br>
碎片化的東西看多了,就不會思考了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省文聯主席潘魯生說,受信息通訊技術的影響,現在的閱讀普遍存在“碎片化”問題:很多人有了博客就不看書,有了微博連博客都不看了?!爸档米⒁獾氖?微博大多止步于提供信息,而較少涉及層次更高的知識、思想和理論,對于個人修養的促進作用有限。同時,微博閱讀以淺閱讀和快閱讀居多,由于缺乏思考,自然也不會有太多收獲?!薄?br>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也指出我國國民閱讀的情況確實堪憂。
作為出版業的業內人士,李昕對圖書出版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說,“出版社現在同質化很嚴重,大家都去追求規模,做同樣的東西,很難保持自己傳統的品牌優勢?!痹谒磥?盡管全國每年的圖書出版數量在數十萬種,但是“好書太少,原創更是匱乏”?!?此文感謝人民網提供采訪支持)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