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晏揚 “三公”經費花了,但花得值不值?有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廣州市財政局局長袁錦霞日前透露,該局正在制定“三公”經費績效評估辦法,年內將試水對“三公”經費進行
績效評價。據悉,此舉在全國尚無先例。(2月14日《新快報》)
尋常百姓花錢,除了考慮花多花少,更要考慮錢花得值不值,不該花的錢多花一分也是浪費。政府花錢同樣應如此,不僅要看花了多少錢,更要看錢花得合不合理、劃不劃算,有沒有達到預期成效。這就需要對“三公”經費進行績效評價,并通過評價督促各單位厲行節約,用更少的錢辦更多的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廣州市此舉雖在全國尚無先例,但它應該成為“三公”經費管理不可或缺的常規手段。
這幾年,從中央部門到地方政府,“三公”經費公開已成常態 ,并形成制度。但其中一個重要問題是,人們無從判斷某個單位、某項“三公”經費支出是否合理,該不該花這筆錢以及是不是花多了,而只能憑感覺、想象、經驗去評判,自然難言客觀和準確 。“三公”經費公開也就公開了,除了網民嚷嚷幾句,沒有哪個機構對“三公”經費作出多與少、合不合理、該不該花的權威評價,更不要說督促整改和實施問責。
毋庸諱言,目前的“三公”經費公開,還僅僅停留在“公開”層面。而眾所周知,公開只是手段,監督、約束、壓縮“三公”經費才是目的,如果公開之后沒有評判,花錢者感受不到壓力,甚至花多花少都一樣,浪費節約一個樣,合不合理是一筆糊涂賬,那么有多少單位切實厲行節約呢?所以,當前亟須建立“三公”經費支出的評價機制,哪些單位在厲行節約,哪些單位在鋪張浪費,哪筆錢花得合規合理,哪筆支出效率低下,公車的運行費用是否正常,出國考察是否達到預期效果……所有這些都要有明確說法,給公眾一個交代 ,并有相應的整改和懲戒辦法。
由是觀之,績效評價是對“三公”經費公開制度的必要完善 ,是避免公開淪為走形式、走過場的有效手段。或者說,績效評價本就應該是“三公”經費公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意義上 ,沒有評價機制,“三公”經費公開的意義將大打折扣,便不足以形成約束力,不足以遏制鋪張浪費。而評價機制的建立,則有望進一步筑牢“三公”經費管理的籬笆,“倒逼”厲行節約風氣的形成。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