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 說情的人一大堆還理直氣壯
王喜遠表示,我們中國人對面子看得很重,寧可挨處分,也不想被曝光、丟面子。過去對一些違紀違規行為,在媒體上曝光時往往用“某某”代替,這無疑給了某些人一塊遮羞布,使一些黨員干部不以此為戒,而是心存僥幸,出現了邊糾邊犯的情況。現在對那些行為指名道姓曝光,其震懾作用不可估量。這不是和一些人過不去,而是違紀違規的人與中央、省委的要求過不去,與黨紀政紀過不去,與人民群眾過不去。
對于下一步工作面臨的挑戰,王喜遠說,最近公款送禮又出現新的變種,由登門送禮變成了“網購+快遞”的形式。另外,對重大案件、大奸大惡之人很少有人敢說情,而查處一起“四風”問題,一個很大的“關系網”就會撲過來,說情的人還理直氣壯:“多大點事啊,不就是吃頓飯、坐個車嗎?”“這個同志不錯,批評批評、教育教育不就行了嗎?至于處理人嗎?非得通報曝光不可嗎?”在問題處理方面,有的地方和部門,嚴不起來,硬不起來,避重就輕。這些都給查處工作帶來較大阻力和困難,以致一些地方有了問題發現不了,發現的問題調查不清,查清的處理不到位,處理了不愿通報曝光。
省紀委:送高檔禮品肯定有“名堂”
去年一年,從中央到省里都密集出臺了一系列禁令,從“舌尖”到“車輪”,涵蓋了很多方面。為什么反“四風”要一直抓節點,管送月餅、賀卡這些“小事”?
王喜遠表示,節日期間探親訪友或到領導、同事家串門,本屬人之常情,無可厚非。然而,一些單位和個人卻披上節日民俗的外衣掩蓋其他的目的,打著“溝通情感”的幌子,慷公家之慨,謀一己之私。尤其是中秋、春節等一些重要節日,公款送禮、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問題易發多發。好端端的節日因這些問題而變了味。
王喜遠說,幾頓飯、幾杯酒、幾張卡看似小事,但是都與公款、公權有關系。比如月餅問題,這些年一些月餅包裝精美,一盒要賣到幾百,甚至上千、上萬,有的盒子里不僅有月餅,還有名表、玉器、金元寶什么的,這種月餅肯定不是用來吃的,是專門用來送禮的。這類東西,用公款送是違紀違規,私人花錢送,肯定有“名堂”或腐敗在里面。(高擴)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