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政治風波的"聲勢",至此已變得"空前"。不少分析師判斷,英拉政府面臨嚴重危機,軍事政變之前常有的味道開始彌散。
泰國近些年的政局可謂波折跌宕。自2005年起的8年間,泰國更換總理6位,發生軍事政變一次,紅黃兩派的示威游行累計1000多天,多個政黨遭解散,近兩百名政治精英遭禁止參政……但至今局勢仍未平復。亂象之間,究竟為何?
【深讀】
一個關鍵人物
這八年,泰國政局始終圍繞一個人,那就是前總理他信·西那瓦,現任總理英拉·西那瓦的哥哥。
他信原為泰國電信大亨,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才步入政界,1998年組建泰愛泰黨,并在3年后的選舉中當選總理。
在泰國近現代史中,沒有哪一屆選舉產生的政府能夠任滿4年任期,也沒有哪一位總理能夠獲得連任,但他信這位紅頂商人做到了。他在2005年的選舉中以絕對優勢擊敗老牌政黨民主黨,贏得連任。
但獲得連任后的他信一改第一任期內的謹慎做法,開始大刀闊斧地改革,觸動一些人的利益。泰國媒體傳言,在一次公開講話中,他信"說走了嘴",把自己說成了"總統",而非總理。一些人開始以此做文章,認為他信有"逆心"。
此后,他信被描繪成試圖變革的"革新派",而民主黨則化身為秉持現有體制的"保守派"。
兩派街頭政治
以反他信為標桿,2005年底,黃衫軍出現。
黃衫軍掀開了泰國這八年來以街頭政治為主旋律的首頁,并在2006年時大鬧曼谷,直接觸發當年9月的軍事政變,他信流亡。
他信流亡后,表面上放棄了政治活動,但他的支持者卻沒有止步。2007年,紅衫軍出現,開始從事與黃衫軍類似的街頭政治活動。
此后,黃紅兩派相繼登場,有時同時登場,搞出不少震驚世界的舉動。紅黃兩派的街頭政治撇開政治訴求不談,單從集會開銷看,每天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美元的開支,必然存在幕后支援。所以,紅黃兩派的斗爭,實際上是財團、集團、勢力之間的角力。
至于哪些財團集團支持他信,哪些反對他信,可簡單地劃分為,黃派受大財閥、大財團、保守集團的支援,以中產階級和社會精英為主要街頭參與者;紅派以他信財團為支持,以草根和北部、東北部農民為主要街頭參與者。
政府騎虎難下
英拉上臺后,延續他信的執政思路,繼續"惠貧民",高價收購米農的大米。而泰國主要的大米生產集中在北部和東北部地區。
這也是民主黨目前揪住英拉不放的原因,民主黨認為,英拉同他信一樣,拿國家政策和國家財政當收買人心、買選票的本錢。
八年時間,從選民支持傾向看,不僅沒有人變心,反而更加牢固,支持民主黨的更加支持民主黨,支持他信的更加支持他信,所以,選舉,在民主黨等反對派看來,不是能夠趕走他信集團的方式。也許只有重拾街頭政治,才能改變反對黨的困境。
一般而言,在泰國面臨反政府集會時,會出現以下幾種情形:政府主動下臺或主動更換總理,解散國會重新選舉,動用武力驅逐集會者,軍方介入實施政變。英拉政府面臨考驗,除非有奇招妙招或險招的出現。從目前態勢看,英拉政府化解困境的常規手段不多?!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