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是首個“世界
廁所日”對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來說,缺乏一個像樣的廁所不是玩笑,而是一件生死攸關的事情。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當天在“世界廁所日”致辭中說:“我們必須打破禁忌,讓衛生設施建設成為全世界發展的優先目標”。
“世界廁所日”,剛開始看到這個話題,有點不解,將如廁這樣的小問題,提升到世界性的高度,專設國際性節日,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查閱資料才發現,這種認知根本就是一個嚴重錯誤,廁所不僅是城市形象和文明程度的一個體現,對于社會發展、健康發展,以及社會和諧程度,也會起到重要作用,比如聯合國的數據顯示,世界上有超過10億人隨地大小便,導致疾病蔓延,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每年80多萬不足5歲的兒童因腹瀉死亡,大多是由于衛生設施狀況不佳,英國“水援助組織”則在一份報告中說,學校如果缺乏干凈的廁所,可能讓許多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對上學望而卻步。小廁所背后深含
社會文明、社會發展大問題。
一個有尊嚴的社會,它給予公眾的每一個公共服務和細節,都應該充滿尊嚴、尊重、溫情。它將“人”不再當做生物意義上的生命,而當成了社會屬性的淑女和紳士,為他們創造溫文爾雅的公共環境,得到文明程度的提高——“世界廁所日”,也是對社會尊重氛圍、優雅氛圍的一個推動。
所以,不少發達國家的城市公廁,已走向環保、干凈、美化,廁所擺設干花、香料、圖畫,甚至寫上輕松字句,令人們真正休息。國際上都規定商場、加油站等公眾場所要劃出地方作公廁,而且廁所內都應有鏡子、衛生紙、盥洗盆、香皂器、吹干機等設備。
而我國,城市公共廁所和農村廁所改造,早就被納入了民生問題、社會文明問題,可我們的廁所文明仍然不盡如人意。不說農村廣大的旱廁,污染了空氣,提高了臭氣程度,單說說城市的公共廁所,比如北京,總長1.5公里的著名商業街西單北大街,平均每天購物的約10萬人。中午是購物高峰期,每5秒鐘就有一人進出廁所,候廁人流擁擠不堪。女廁更是水泄不通,如廁極為不便。“捂住肚子找廁所”恐怕諸多人都遇到過。聯合國環境報告指出,中國城市人均擁有廁所的比例居世界末位。調查顯示,在全國“最不方便上廁所的城市”中,深圳、廣州位居榜首、榜眼,北京、上海也同樣名列前茅。
2005年國家建設部對公廁設施作了相關規定,要求在鬧市區300米~500米間距內,應設置1座公廁;一般道路在500米~800米間距內,設置1座公廁;其他區域是800米~1000米間距內設置1座公廁。前段時間,衛生部還就強制性國家標準《公共廁所衛生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社會意見。但落實情況卻不夠好,我們的廁所文明與國際化相比,存在不少距離。
借助“世界廁所日”,請讓我們吹響中國公廁現代化的號角。其一,城市決策者請將廁所文明提升到國際化的高度,給予廁所改造更多的公共政策支持和政策支持,比如增加廁所總量,讓公眾如廁更方便。其次,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大廁所文明的宣傳,提高公眾的文明如廁意識,提高公共廁所的潔凈程度。讓我們的公廁早日達到國際水準。雷泓霈
您有什么觀點,可登錄
半島社區諸城論壇參與討論,網址http://club.bandao.cn/zc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