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陪兒子
上學,從小學到高中,他們搬了三次家,高中直接在學校對面買了房子,就為了不讓孩子自己住校,如今孩子上了大學,媽媽又趕來青島,在大學附近租了房子,一路
陪讀到大三。
“這兩天我媽回老家了,我終于又能松口氣了。”11月1日,大學生宋軍(化名)跟記者說道。宋軍今年20歲,老家在濰坊壽光,現在是島城一所大學大三的學生。平日里,宋軍也和他的同學一起住在宿舍里,而與其他同學略有不同的是,他的媽媽從大一入學開始,就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就是為了陪讀。“我媽屬于‘賦閑在家’,沒有工作,所以一直就是陪讀。”宋軍告訴記者,雖然在學校也交了住宿費,他平常晚上都會回家吃飯,如果第二天早上有早自習,他就再回到學校睡覺。
“我現在肯定是希望我媽媽不用來陪我。我感覺雖然上了大學,還是和高中一樣,上學、放學、吃飯、睡覺,都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問起宋軍現在是否還希望媽媽繼續陪讀,他告訴記者。
11月3日下午,記者聯系上他的媽媽,聽了聽他自己的想法。宋軍的媽媽是一個普通的婦女,不是很愛說話。她告訴記者,一直以來陪讀也是因為擔心兒子。“他從小胃就不好,長得就很瘦,也吃不胖,就尋思他自己在學校吃不好,所以住在家里還能方便給他做飯,這樣還吃得能好點。”問起陪讀的原因,她說。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他爸在一艘遠洋船上工作,一出去就是很長時間,但是回來得很少,以前還一年兩次,暑假回來一次,寒假回來一次,回來一次能待一個月,但是這兩年暑假都不回來了。我也沒有工作,自己在家也悶,正好在這還能跟俺兒子做個伴。”她告訴記者。
“過度依賴孩子,這聽起來可能有些可笑,但是其實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很多父母是把孩子當成了我們的精神支柱的,所以我們需要孩子的親密、溫情和認可來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11月3日,市實驗小學校長鄧曉紅在“教育專家講堂”開課,介紹家長應該怎么做“溫和而堅持的父母”。
鄧曉紅校長表示,家長要學會尊重孩子的獨立性,認識到和孩子分開并不和愛水火不容。“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很多痛苦,但是很多父母常犯的錯誤就是過度認同孩子的痛苦。我們的父母會過分地夸大這份痛苦,認為孩子接受不了,就替孩子擋著,不讓孩子接受這樣痛苦。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少了應該有的那份成長。”鄧校長介紹說,“有的時候不是說孩子離不開我們,而實際上,是我們離不開孩子,也接受不了孩子的獨立性。我還是建議家長要學會和孩子‘劃清界限’,有些事是不能替孩子包辦的,不能把孩子培養成我們的復制品,也不能把孩子培養成寄生蟲。”
記者 孫祥輝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