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青建·宜昌新苑經濟適用房已進入主體施工了,家住瑞昌路附近的于大爺充滿了期盼,兩年前大兒子成功申請上一套經濟適用房,如今小兒子一家又開始申請。掂量了自己家的綜合得分后,他感覺下一批次申請成功的幾率很大,全家人的住房夢很快要實現了。
隨著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推進,諸如于大爺這樣的受益家庭還有很多很多。截至2012年末,我市已累計通過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解決和改善了32.2萬戶家庭的住房困難,保障水平走在了全國前列。今年省政府下達給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為1.65萬套,截至9月底全市共開工保障性住房1.7萬套,超額完成今年任務,其中公共租賃房占比超六成。
超額 保障性住房已開建1.7萬套
記者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獲悉,2013年省政府下達給我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為1.65萬套,截至9月底全市共開工保障性住房1.7萬套,超額完成今年任務目標。各區(市)共提報保障性住房建設項目54個、
房源17839套,落實計劃指標總量的108%。在全部17839套房源中,公共租賃房11348套,經濟適用房有4699套,限價商品房1792套。從中可以看到,公共租賃房占總房源的比例超過六成,且分布非常廣。
從分布上來看,市北區有16個項目,其中僅新都心范圍就有海爾時代廣場、和達中心城項目、鑫源·向上、新都心苑、長沙路片區、雙峰商業廣場等項目,此外在老四方片區有金華路公租房項目、中冶文沁苑、青建·宜昌新苑、常青藤、溫莎郡、杭州路28號項目、昌盛花園二期等項目,此外在臺東片區還有當代廣場項目,在夾嶺溝有夾嶺溝(雙山)項目,在中央商務區有民建大廈項目,教育、交通、購物等各方面配套均很完善,且周邊居住氛圍濃厚。
進展 10個項目竣工房源2065套
李滄區有7個項目,分布于李滄的東、中、西三個片區,如東李花園北區項目、嶗山食品廠項目位于東部,文昌路一期項目、文昌路二期項目位于重慶路沿線,房源數量較多,分別有400多套房源,包括公租房、經濟適用房等。嶗山區盡管只有一個項目,但數量卻高達2200套,是株洲路公租房項目。此外城陽區、黃島區也分布了大量的
保障房項目,多數以公租房項目為主。
從進度上來看,54個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其中配建項目32個,房源9937套,占開工建設房源總量的56%。其中竣工項目10個、房源2065套;已主體封頂項目8個、房源1456套;主體施工項目17個、房源6183套;基礎施工項目8個、房源2895套;基坑開挖項目11個、房源5240套。
昨日記者來到市北區青建·宜昌新苑項目建設現場看到,部分樓座已主體封頂。據悉,該項目是我市一個集中建設的保障房項目,位于宜昌路以南、興隆三路以東、海灣花園以北、興元一路以西,教育、醫療、購物、交通等配套應有盡有,生活便捷。
該項目計劃總投資約8億元,占地面積約4.12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約17.4萬平方米,集中建設保障性住房共1833套,其中廉租房224套、公租房821套、經濟適用房788套,并建有小區幼兒園、衛生站等配套設施。計劃2014年底前竣工交付。
亮點 地鐵旁配建保障房已成常態
除了這樣的大型集中建設項目,我市近年來新建的保障房多數屬于配建項目。例如位于重慶南路老冰箱廠的海爾時代廣場,該項目是今年新開工項目,規劃配建公共租賃住房252套。項目總占地面積10.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31.36萬平方米(含地下),除了住宅外,還將建幼兒園、派出所、托老所、物管用房等配套設施。該項目于2013年5月開工建設,目前正在主體施工,計劃于2015年5月竣工。最為讓人稱道的是,該項目地處市北區重點打造的新都心片區,距離地鐵M3號線清江路地鐵站步行僅需10分鐘左右,各種生活配套非常完善。家門口的重慶路改造已進入尾聲,屆時將打造成一條雙向十車道的景觀大道,周邊的清江路、淮安路等道路也將整修,項目全部完工后周邊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
除了海爾時代廣場緊鄰地鐵外,記者采訪了解到,緊鄰地鐵或商業圈的保障房項目仍在繼續配建中,如在地鐵M3號線雙山保兒站附近,位于伊春路的國信紫云臺項目配建了393套公租房,預計2014年建成;與之一路之隔的雙峰商業廣場項目配建了201套公租房,今年正式開工,預計2015年建成并交付使用;淮安路17號乙項目配建了242套經濟適用房,該項目今年開工,預計2015年建成并交付使用;連云港路的民建大廈項目位于寸土寸金的中央商務區,將提供72套經濟適用房。
而在此之前,如位于李滄區青山路附近的福臨萬家二期項目提供了1778套經濟適用房和995套限價商品房,已分別于2010年、2011年對外公開銷售,并交付使用,該項目地處地鐵M3號線旁,交通十分便利;而位于地鐵M3號線清江路站附近的中海清江華府和海信淮安郡項目分別配建了64套經濟適用房,這兩處"地鐵房"也已交付使用;萬年泉路站附近的中海國際社區配建了715套經濟適用房,已于去年公開銷售,得到了中低收入家庭的追捧。
新聞背景 32.2萬戶家庭受益保障體系
我市按照 "市場+保障"的基本思路,一方面堅持住房市場化的基本方向不動搖,實現多數家庭通過市場改善住房條件的目標。另一方面堅持政府主導,對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保障,使更多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享受到政府的優惠政策。截至2012年末,我市已累計通過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解決和改善了32.2萬戶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明顯緩解,其中通過保障性住房解決和改善了約18.4萬戶,通過舊城區和城中村改造解決了13.8萬戶,全市住房保障覆蓋率達到15.4%。大規模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充分發揮了抑制房價上漲、平穩房地產市場的作用。近年來,我市房地產市場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
房價漲幅水平居全國同類城市中后列。
截至目前,青島市已啟動實施了兩輪住房保障發展規劃。2008-2010年,我市實施了第一輪三年居民住房建設規劃,基本解決了3.5萬戶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從2011年起,又啟動了2011-2013年新三年住房保障規劃,與上個規劃期相比,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建設計劃由上一規劃期開工建設2.4萬套增加至6萬套,保障家庭由上一規劃期的3.5萬戶增加至6萬戶。
為確保年度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每年市政府都與各區(市)政府簽訂住房保障工作目標責任書,將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進行分解。同時,市政府還制定了具體時間表,進一步加大對各區(市)指導和督導力度,嚴格實行保障性住房配建制度,多渠道建籌保障性住房房源。截至2013年9月底,我市在第二個住房保障規劃期內共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6.6萬套,超額完成任務目標。
1 2 下一頁 顯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