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開始進行地鐵勘測。
繼8月開始海上鉆探施工后,地鐵1號線陸地勘探10月落下“第一鉆”,
跨海地鐵建設大幕徐徐拉開,西海岸迎來“地鐵時代”。地鐵一號線在西海岸地區的勘探,西起峨眉山路,東至膠州灣隧道口東側,共設置242個
勘測點。
文/片 本報記者 潘旭業
西海岸首條地鐵線勘探開鉆 13日11時許,在
青島開發區太行山路與長江中路交叉口附近,一塊藍色的大牌子上寫著青島市地鐵1號線工程勘察(二標段),在牌子內側一處比較隱蔽的地方,一臺鉆機正轟隆隆地作業。“為了減少對行人和周邊居民的影響,我們盡量將勘測地點放在隱蔽的地方。”施工人員周加軍說。
只見巖心管在鉆機的帶動下,飛快地轉動著,將地下的泥水不斷帶出,施工人員不斷給機器摻加涼水,以防止巖心管高速轉動導致過熱。轉動了兩個多小時后,兩名施工人員用機器將巖心管拔出,在大錘敲打下,沉重的地下巖石從巖芯管中滑落在地。
據悉,今年4月青島市規劃局首次對外透露將地鐵1號線列入地鐵建設第二輪規劃,經過5個多月的醞釀,終于在西海岸地面上落下了“第一鉆”。
地鐵該咋走?地下巖樣給說法 在正在運行的鉆機一旁,擺放著一個巖石槽,里面整齊地擺放著這個勘測點鉆孔取出的不同深度巖層的樣本。每塊巖石上都清楚地標明鉆孔編號、芯樣長度、取樣的深度等詳細信息。
“從地面開始,第一次下鉆深度是0.8米,第二次是1.6米,依次深入0.8米。”正在操作鉆機的施工人員介紹,隨著鉆頭深入,巖石芯樣會“壓”進巖芯管,提鉆后再將其從巖芯管中取出。“每一個半小時左右能取樣一次,每天能深入4到5米。”
“我們先進行初步勘測工作,主要就是用鉆機將巖層鉆開,通過巖芯管將不同深度的巖石取樣,檢測巖石硬度和質地,將數據匯總再由相關部門進行綜合分析,以達到檢測地質是否適宜建造地鐵的目的。”負責這一勘測點的工作人員說。
將設置二百余個勘測點 記者看到,僅在太行山路與長江中路交叉口附近路段,就有5個用藍色屏障包圍的勘測點。有的正在進行地表挖掘工作,有的已經開始鉆探。“必須先挖再勘察。”現場施工人員告訴記者,“城市與荒地不同,在下鉆機前,必須先挖挖看地下有沒有管道,得提前避開。”
青島地鐵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人員郭先生介紹,地鐵1號線在青島西海岸地區初勘工作西起峨眉山路,東至膠州灣隧道口東側,共準備設置二百余個勘測點。“這242個勘察點中,最深的勘測點將深入地下30余米。”
據了解,初勘的目的在于摸清地下地質情況,以便詳細制作地鐵線路的初步設計,整個初步勘察過程預計將持續一個半月。接下來便是詳細勘察,這個過程預計至少在三個月。
相關鏈接
青島地鐵1號線 根據規劃,青島地鐵1號線線路起自黃島峨眉山路與長江路交叉口,沿長江中路、濱海大道、薛家島、團島、火車站、中山路、臺東、人民路、火車北站、流亭機場、209省道等地至終點東郭莊站。線路全長60.1千米,共設車站39座,其中地下站38座,高架站1座,平均站間距1567米,全線設置兩座車輛基地、一座停車場和一座控制中心。
目前,地鐵1號線可研報告正進行修改完善,待國家正式批復。據此前的環評公告,地鐵1號線預計明年開建,2017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