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忙于工作,在青工地工作的許多工人無法回家探親,只能靠打電話詢問父母的情況。
10月13日是針對老年人專門設立的節日。最近在網上有個流傳很火的帖子是“你還能陪父母多久”,10月9日、10日,記者在大學生及建筑行業相關負責人的幫助下,對830位在島城工作的人做了“回家頻率”的調查。結果發現,約9成人剩余的人生中陪父母的時間不到“2個月”,有4.8%的人甚至一年都回不了一趟家。他們的原因大多數是工作忙、路程遠、費用高。和親情比起來,我們的工作有沒有必要真的那么忙?
■網傳陪父母時間表令人震驚 隨著
重陽節的臨近,一個關于“你還能陪父母多久”的帖子又在網上熱傳。帖子稱,很多人都會本能地認為和自己相處時間最長的是父母。“但如果你和父母分隔兩地,你每年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除去應酬朋友、逛街購物、休息睡覺,你又有多少時間真正與父母在一起?中國人平均壽命是72歲,就算老天眷顧我們的父母能活到85歲,算一算這輩子你還能和父母相處多久?或者相聚幾次?”
這道最簡單的數學題如果認真算下去,結果卻令人震驚。帖子稱大多數朋友與年邁父母分開居住,只是逢年過節偶爾回家幾趟。而遠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工作忙又要帶孩子,每年回家也就1~2次。“即使每次回家五天,兩次也就十來天而已!除去走親訪友,出門逛街,再除去每天十個小時的睡覺時間,每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是70小時。”假如父母今年60歲了,即使能活85歲,我們也只能陪他們1750小時,也就是73天,兩個多月而已。
■調查768人每年只回家一次 9、10兩日,記者在青島大學志愿者及環衛、建筑等行業相關負責人的幫助下,對島城830名已經工作的人進行了“回家頻率”調查,這830名對象中,包括一個大學畢業班的30名剛就業大學生,和800名工地建筑工人。830人中有768人每年回家1次,約占總人數的92.5%,有40人每年甚至每年回不了一次家,約占4.8%,僅有22人回家次數在2次及以上,約占2.7%。
調查的內容除了每年回家次數、時長外,還涉及被訪者父母年齡段。由于不回家以及一年只在過年時才回家一次的被訪者眾多,有大約9成的被訪者連網上所說的“2個月”時間都達不到。
“回一趟家太困難了,光路上就要花三四天的時間。”27歲的工人鄧懷剛告訴記者,他的老家在四川,父母、妻子和孩子都在老家,自己一個人出來打工已經五六年了,每年也就回家一次。路途遙遠成了他們這批外地務工者回家的“絆腳石”。
■探因路程遠回次家“不劃算” 10日,記者來到延吉路附近的一個工地,據工地負責人李先生介紹,該工地約有800多名工人,90%以上來自四川省巴中、廣元、南江等南方地區,一小部分是北方地區。在對工人情況進行初步摸排后,他告訴記者,工人如果回家,每次來回的時間約7~10天。但是光在路上就要耽擱好多天。“回一次家太難了,廣元有直達青島的火車,單趟大約30多個小時,而在巴中等地的還需要轉車,就算能順利買到火車票,單趟也需要至少2天的時間,來回一次光在路上就是4天。對他們來說,這樣回一次家太不劃算了。”
李先生說,工人們多為男性,年齡約在20~55歲,基本都是一個人赴青打工,妻子孩子和父母都在四川老家。剛剛過去的國慶節7天長假,也幾乎沒有工人要求回家探親,一部分可能會選擇停工休息1天,但也僅僅是在青島的宿舍待著或者和工友們一起喝個小酒放松一下。
除此之外,工作忙、自己的家庭壓力大也成了不能回老家看父母的主要原因。
■個例來青15年只回過5次家 “上次回家還是去年3月份,回家給我母親上墳,一家四口回去了三四天,光路費就花了1000多塊錢。”環衛工人于啟玲告訴記者,她今年44歲,老家在臨沂,來青島從事環衛工作已經15年了,丈夫老徐來青島已經17年左右。她來青島務工的15年間,總共回過5次家,能陪老人的時間每次最多三四個小時。
于啟玲告訴記者,公婆今年70多歲,雖然他們一家每次回家都要先探望老人,但是家里姊妹多,事情也多,經常回一次家辦好幾件事,真正和父母相處的時間也就是晚上坐下來吃飯的幾個小時。“公婆身體都還不錯,我們回家也幫不上什么忙,加上越到過年的時候,路費越貴,打算今年過年如果沒什么事也不回家了。”
除了路費是一項花費,請假還要扣工資。于啟玲和丈夫都在環衛上工作,每個月大約1200~1400元左右,如果請假回家,每天要扣除40~50元,假設請假3天,2人一共要扣除近300元的工資。“我們自己付路費,還要被扣工資,回家一趟的成本實在太高了。”于啟玲告訴記者,每次回家除了給父母留些錢,有時還要給親戚朋友帶些禮物,這樣一來,除去路費、扣掉的工資,每次的花費至少要在1300~1500元。于啟玲嘆了口氣,“回次家的花銷比我一個月的工資都要高。孩子現在一個在青島工作,一個在青島上學,我們一家四口都在這兒,能不回老家就不回去了。”
■嘆息我們真的忙到這個地步? 當記者把還能陪父母多久的時間表大體算給在青工作的人看的時候,很多人臉上流露出了不可思議的神情。工作3年的大連姑娘陳肜眼圈都紅了,她告訴記者,自己是獨生子女,只身一人來青島工作后,除了小長假和過年的時候能回2次家外,能陪父母的時間很少。“我每次回去7~8天,有2、3天是跟朋友相聚,在家也懶得基本不干活,爸媽也不讓我干 ,但是今年過年和媽媽包餃子的時候,我看到她耳朵后面冒出了一些白頭發,當時心里就酸酸的。”她說,父親還沒退休,如果倆老人想自己了,甚至會請假從大連飛來看她。
建筑工李響來自菏澤,今年29歲的他已經在外打拼近10年,他說,10年的時間他只回家不到20次。“一直以來我認為能掙錢、娶媳婦生娃是最重要的任務,還從來沒想過假如父母有一天不在了,我這輩子還能陪他們多久。”
文/本報記者 郭玉華 見習記者 朱薪雨 圖/本報記者 王濱
相關新聞 牽掛老人
社區給獨居老人配手機 半島都市報10月11日訊(記者 劉雪蓮) 11日,市南區云南路街道壽張路社區的6位8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一人領到一部手機,老人拿到這部手機后,遇到急事,只要按一個鍵,就能和自己的子女或者社區志愿者聯系上,社區每月還給每位老人充30元的話費。
壽張路社區居委會主任周國牛告訴記者,市南區西部,獨居老人特別多,像壽張路社區,6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就有64名,首批先選了6位老人看看效果。除了給老人配備手機,社區每月還給老人手機里充30元錢,為每位老人配備一名社區志愿者,隨時聽候老人的招呼,今后將發展和延伸到配餐、就醫、家政、聊天等一條龍服務,同時根據需求不斷升級服務項目,全方位為管區老人服務。
表彰孝女
島城孝女獲省孝星提名獎 半島都市報10月11日訊(見習記者朱薪雨) 11日,記者獲悉,省老齡辦評選出第八屆“山東省十大孝星”和“山東省十大孝星”提名獎,其中,青島市魏兆菊獲得“山東省十大孝星”提名獎。
記者了解到,省老齡辦今年7月啟動了第八屆“山東省十大孝星”評選活動,在層層推薦、媒體公示、群眾投票的基礎上,按照《第八屆“山東省十大孝星”評審辦法》,經“山東省十大孝星”評審委員會評審,授予張佩華等10名同志第八屆“山東省十大孝星”榮譽稱號,青島市民魏兆菊等10名同志獲第八屆“山東省十大孝星”提名獎。記者了解到,2012年,魏兆菊已被省文明辦、省團委評為山東“十大慈孝人物”。
感謝他們
島城百人獲評優秀護理員 半島都市報10月11日訊(見習記者朱薪雨) 11日,記者從市民政局獲悉,2013年度養老服務業優秀院長和護理員評選已經結束,授予邢曉燕等11名同志為“青島市2013年度養老服務業優秀院長”,授予劉雋等100名同志為“青島市2013年度養老服務業優秀護理員”。
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養老服務行業又涌現出了一大批職業道德高,業務技術精的優秀護理人員,為表彰先進,也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整體水平,貫徹“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養老工作方針,于本年度開展了這次評選。
養老看“星”
島城評定出23家星級養老機構 半島都市報10月11日訊(見習記者朱薪雨) 11日,記者獲悉,島城已初步評定出23家星級養老機構,市民今后在選擇養老機構時,可將此作為一個參考依據。
記者了解到,青島市養老服務協會從35家自愿申報的養老服務機構中,通過評審組的現場檢查和審核,將23家養老機構分為二星級到五星級,共4個等級。其中,五星級有2家,四星級7家,三星級9家,二星級5家。青島市民政局副局長張中東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在這些養老機構中開展輻射周邊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提升養老機構社會化服務水平。
同時,實施《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管理規范》和《關于加強規范養老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強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此外,還將對居家養老護理員進行專業培訓 ,提高護理員的責任心和護理水平。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