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9月28日訊(記者 郝園園) “之前小村莊的居民一直反映,想要建立文史展覽館來將600余年的村莊歷史保存下來,如今他們的夢想終于要實現了。”9月28日上午,在市北區阜新路街道小村莊社區內,從58天的嬰兒到百歲老人等60余居民按下自己的手模。手模墻今后將成為小村莊文史展覽館的一部分。據介紹,居民共捐獻出
老物件和老照片等近200件,等下月中旬展館開放居民就可以前去參觀了。
“小村莊是青島歷史上比較有名的村莊,1992年小村莊開始大規模的拆遷改造,從此擁擠矮小的平房讓位給了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多層居民樓。如今,小村莊的居民已達到2464戶,人口6000多人。”9月28日上午,記者來到小村莊社區時,不少居民正等待在門外,準備制作手模。該社區的于書記告訴記者,小村莊有著600多年的歷史,搬遷改造之后就有很多居民提出要建立展覽館來留下村莊記憶,只是苦于沒有條件才一直擱淺。
“如今政府采購場所建立了新的辦公用房,我們就拿出兩間房子來建立展館。”于書記告訴記者,小村莊有著600余年的歷史,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有趙氏人家從云南輾轉遷至青島,后又有徐、黃、辛姓氏相繼遷至東洼、東北洼居住。遷來的居民最初是以農、漁為生,聚居通婚、人丁繁衍,漸漸形成了小村莊。“從小村莊的起源到歷史發展,包括以往的一些老照片、老物件都將呈現在展覽館中。”于書記說。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本次展覽館中增加了很多和居民互動的環節。當天的手模制作活動中,從出生剛剛58天的嬰兒到百歲老人都按下了自己的手模,每個手模上都寫有按手模人的名字。
“這些手模石板將會以手模墻的形式展現在展覽館內,居民們聽說了之后都積極地趕過來參加這個活動。”于書記告訴記者,“居民們聽說我們要建館都很積極地獻出家里的寶貝,有手推車、縫紉機、甕等,還有很多老照片。里面還有一幅畫,反映的是小村莊的整個風貌。”說起這幅畫,于書記坦言得之不易。“這幅畫是小村莊原始長卷風貌圖,長達5米,光是畫畫就花費了兩三年的時間。”于書記告訴記者,這幅畫是原來的村民找人畫的,村民不斷地重復口述印象中小村莊的樣子,然后不斷地進行修改,最后才有了這幅畫。不過,這幅畫目前還沒有放在文史展覽館內。“我們這個文史展覽館預計10月中旬就可以對外開放了,屆時居民可以來參觀一下以往村莊的模樣,看看以往使用的一些工具等。”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