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現在用的這個臉盆比網上的‘國民臉盆’歷史還要悠久,很有紀念意義。”今年69歲的劉偉義老人1965年跟隨支援三線建設的大軍來到四川西昌,在當地買了一個搪瓷臉盆,結果這個臉盆一直陪伴他到今天。如今已退休在家的劉偉義每每看到這個臉盆,總是不禁回憶起當年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自本報發起“尋找國民老物件”活動后,島城市民熱烈響應,掀起一股懷舊風,紛紛找出當年用過的被單、衣柜、水壺、梳妝臺等,向記者講述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一個臉盆用了半個世紀 10日下午,在市南區劉偉義老人家中,記者見到了他使用了47年的“國民臉盆”,這是個白色的搪瓷臉盆,底部印有藍色的花紋。
“這是個雙層臉盆,里面還包裹著一層鋼,質量真是杠杠的。”提起這個臉盆的來歷,劉偉義說,1965年,22歲的他與506名工友一起到四川西昌支援三線建設,當時他是青島市建筑公司的一名瓦工。
到了西昌后,劉偉義和工友一起到市場買了個上海產的搪瓷臉盆。“一個臉盆花了3塊錢,當時是市場最貴的了,我工友的那個早就用壞了,我的還一直完好,到現在還用著。”劉偉義說,當時在西昌他們只知道是建設一處工地,但一直不知道這個地方要建成什么樣,直到多年以后,看到我國研制的衛星從西昌發射成功,劉偉義才恍然大悟,原來當年他們建設的就是衛星發射基地。
陪嫁被單一直不舍得用 “我家的這床被單買了30多年了,保存得依然非常好。”今年56歲的即墨市民馬魁倫家中珍藏了一床紅色的被單,這床被單是1980年他結婚時妻子帶來的陪嫁品。馬魁倫說,當時農村條件有限,結婚時妻子帶來了一床被單、幾床被子、一床毛巾被、一套枕巾等床上用品,“除了被單、被子還在,那幾件物品都沒有了。”
馬魁倫說,結婚后,他和妻子看這床被單非常漂亮,總是不舍得鋪。這床被單也見證了他們家的歷史,見證了他的一雙兒女的長大成家。“前兩年收拾東西,無意中又將這床被單翻了出來,一看還和新的一樣,心想這么有紀念意義的東西快鋪上吧。”于是,老兩口才又重新將被單鋪上。
兩只木箱裝滿濃濃母愛 家住市南區鹽城路、70歲的呂翠英老人家中有兩個木箱子,這是她和母親兩代人的嫁妝。歷經多年,這兩個箱子都沒有開裂變形,表面的漆皮還是光亮如新。
“這兩個箱子是楸木做的,用了快80年了,現在里面還放著衣服、被褥。”呂翠英說,她老家是膠南的,這兩個木箱子是母親當年陪嫁帶來的。1968年,呂翠英出嫁時,母親又將這兩個箱子作為陪嫁物給了她,“當時家里條件不好,兩件木箱就是我們結婚最好的禮物了”。
呂翠英說,父親1942年去世后,母親獨自一人拉扯兩個女兒。“現在這兩個木箱子對于我的意義就是母親的形象,每次看到這兩個箱子,我就會想到母親對我的愛。”呂翠英說。
文/圖 記者 楊洪星
■征集 家有老物件拿來炫炫吧 斗轉星移,時過境遷,過去的老物件總是給人留下美好的回憶。所謂老物件,就是咱老百姓生活里曾經密切相關的、又逐漸在歷史中漸行漸遠的“老東西”、老家什。
一床被單 、一臺老式縫紉機、一臺幾十年前的半導體收音機、一本幾十年來的家庭記賬本……這些過去普普通通 、老百姓伸手可及的東西,真實而生動地記錄了中國社會的全貌,也記錄著每個家庭的生活變遷。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市民也收藏了很多老物件,想有個平臺交流一下收藏的經驗,曬一下自己所收藏的老物件,為此,本報特向市民征集老物件的故事,請您講述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讓大家來共同分享。
如果市民家中有承載美好記憶的老物件,可撥打電話13675428214聯系本報記者。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