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崔永元與方舟子就
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進行的論戰,再次引發公眾對轉基因作物的關注 。記者從山東省農業部門和科研機構了解到,目前在
青島實現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
棉花,曾在2009年獲得農業部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的轉基因玉米等一直沒有進行區域試驗 ,也就無法獲得品種審定證書,目前尚未進行商業化種植,但這與它們的安全性無關,而是由我國對轉基因技術研究應用和推廣的嚴謹把關決定的。
轉基因作物青島只種棉花 根據人民日報報道,截至目前,我國批準了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并在有效期內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而已經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在山東省內,有哪些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呢?
9月22日,山東省農業廳科技處工作人員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山東省內批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只有棉花。而對于玉米和水稻兩種作物,雖然已經獲得了農業部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辦公室的安全證書,但目前尚未在全國進行商業化種植。
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發放并不等同于允許商業化生產,還需要經過生產試驗獲得品種審定證書。
青島有沒有種植轉基因棉花呢?記者咨詢農業部門后得知,目前本市只有平度在種植棉花,種植面積4萬畝左右,主要種植品種是魯棉研28號、魯棉研29號、魯棉研22號,還有還有鑫秋1號,這些都是轉基因棉花品種。“平度這邊最早在2001年左右就開始種植轉基因棉花品種了。”平度市農業局農技站工作人員張素志告訴記者。
“其中魯棉研28號、29號、22號是山東棉花研究中心培育的常規抗蟲棉轉基因品種。”9月23日,山東省農科院棉花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汝忠研究員告訴記者。
鑫秋1號則是山東金秋種業有限公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選育的轉基因品種。
最初種植是為抗蟲害 “如果沒有轉基因技術,可能棉花這種作物就沒法種植了。”李汝忠告訴記者,他曾主持選育出了山東第一個轉基因棉花品種魯棉研15號。
1992年,我國北方棉區爆發了特大棉鈴蟲災害,作為棉花種植大省的山東深受其害,李汝忠帶領課題組把培育抗蟲棉品種作為主攻目標。
“轉基因棉花研究的初衷并不是為了高產,而是為了抗蟲,以前常規的棉花品種每一季都得打20遍藥,而轉基因抗蟲棉則只要打五六遍就可以。”李汝忠告訴記者,“一開始先是從中國農科院生物所引進Bt基因棉花種質材,然后跟高產的棉花品種進行雜交,選育出抗蟲雜交棉。”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抗蟲雜交棉新品種魯棉研15號橫空出世,在1997~2001年連續5年的山東省和全國區試中,魯棉研15號產量均居首位,并創我國抗蟲雜交棉單產最高記錄,2001年5月,魯棉研15號通過山東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開始在山東地區進行商業化種植。
可以說,魯棉研15號是棉花品種的一個分水嶺,從此之后的所有棉花品種全部都是轉基因棉品種。
“截至目前,山東棉花研究中心培育出的轉基因棉花品種共有35個。”李汝忠告訴記者,現在全省種的棉花百分之百都是轉基因棉花了。
目前,我國黃河流域種植的棉花也全部都是轉基因抗蟲棉,長江流域轉基因抗蟲棉占70%,西北內陸地區則還不允許種植轉基因棉花。
躲躲藏藏的“轉基因”標識 在加工食品中,我國批準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
“根據有關規定,加工原料中使用轉基因原料的,必須在其生產的產品標識上注明‘轉基因’字樣。”省農業廳科技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這個審批權已經下放到各市縣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不再由省農業廳審批,使用轉基因原料進行加工的企業名錄都會公示。
“我們在商場里調查時發現,使用轉基因原料的產品雖然標注‘轉基因’字樣,但一般標注的字都非常小。”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在島城一超市采訪時也發現了這個問題,非轉基因已經成為商家宣傳的口號。在產品名稱的下面,都標明是非轉基因食品。但是,使用了轉基因原料的產品,則需要在產品配料中才能尋找到使用的原料是轉基因大豆或者轉基因菜籽。
記者發現,超市里的大豆油以及食用調和油,基本上使用了轉基因原料。在超市的貨架上擺放的四種大豆油中,只有一種5L裝的魯花牌大豆油為非轉基因產品。而在食用調和油中,使用轉基因大豆和菜籽的也占了大多數,并且在產品配料中標示出來。而被調查的花生油中都標明是非轉基因原料,并沒有發現使用了轉基因玉米的油料。
而轉基因和非轉基因產品的價格也相差非常明顯。以5L的大豆油為例,使用非轉基因魯花大豆油79.9元,而其他三種的價格分別是53.5元、51.3元、56.5元,平均價格為53.8元,價格比非轉基因產品低了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