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飛速傳播的網絡時代,網上經常出現許多看上去言之鑿鑿的各種“
偏方”,許多人對其真實度還深信不疑。記者近日采訪了開發區120
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員張紹和梁爽,對一些網絡上流行的“急救知識”進行了一一辟謠。
誤區一 皮膚燙傷?涂牙膏、醬油! 在家中燙傷,找不到燙傷藥膏該怎么辦?牙膏或者醬油可以代替燙傷膏涂在燒傷的皮膚上,這個“偏方”在坊間流傳甚廣。然而,醫生對此給出的解釋卻是,日常用品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代替燙傷膏使用。張紹說,“將牙膏和醬油涂在燙傷處,不但沒有任何效果,反而會造成傷口感染。”
“燙傷后,要立刻用大量冷水沖洗,緩解皮膚的高熱量。”張紹說,有人在燙傷后自行處理,將水泡挑破認為好得快。“我們建議最好自然吸收,當然過程會相對較慢。”
誤區二 心臟病發作,劇烈咳嗽救命? “當心臟病突發時,劇烈咳嗽是一種有效的自救手段。”這種說法曾經一度風靡網絡,似乎是心臟病突發的“救命稻草”。對于這種說法,張紹也予以了否定。“病人一旦出現心臟病突發的狀況,一定要立刻讓病人躺平,保持情緒鎮定,減少運動避免心臟負擔加重。”張紹強調,居民自行進行心臟搶救的有效方法幾乎沒有,一定要第一時間撥打120,說清地址、病人情況等信息。
誤區三 小兒高燒用酒精物理降溫 嬰幼兒發燒相對較為常見,不少家長因為“是藥三分毒”的說法,不給孩子吃退燒藥,而是選擇使用酒精擦身的物理降溫法。醫生告誡,物理降溫并不適用所有發燒病人,而且,使用酒精給孩子擦拭更是存在隱患。
“我們將兒童發燒分為兩個年齡段,一般3歲以下兒童發燒超過38.5℃、3歲以上兒童發燒超過38℃時,要先給孩子服用退燒藥物,然后就醫對癥治療。”梁爽告訴記者,就醫是為了診斷孩子發燒的原因,排除其他病因。
梁爽提醒家長,當孩子發燒并手腳冰涼時,不能采用擦拭物理降溫法。“小孩子不能用酒精擦拭身體,當身體發熱時,酒精很快會被吸收,容易造成酒精中毒。”梁爽說。
文/圖 記者 劉家冕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孫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