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都市報9月3日訊(記者 李保光 實習生 李納 通訊員 陳磊) “這里是青島市中級法院,你有一張刑事傳票尚未領取……”近來,不少市民接到了類似的
詐騙電話。針對不法分子冒充法院進行電話詐騙的違法行為,市中院專門發布警示,法院送達法律文書有嚴謹的法律程序,市民應提高警惕、切勿受騙。
近日,退休在家的王老太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自稱是法官,說我涉嫌洗錢,青島中院已經下達了兩次傳票,并警告我如果不領取將面臨嚴重的法律后果。”對方還給王老太提出了解決辦法:如果要證明自己無罪,必須將自家的存款匯到“青島市公證處”的賬號里,看是否是贓款。所幸王老太的女兒發現異常,王老太才沒有上當。
9月3日,市中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來不少市民打電話反映稱接到過類似電話。“不僅如此,最近很多法官也接到了這種詐騙電話。”工作人員表示,針對這種冒充法院進行詐騙的違法行為,他們已經向青島市公安局報案。據介紹,法院送達法律文書有非常嚴謹的法律程序,法院不會在電話中詢問當事人的身份證號碼、銀行卡等個人信息,更不會向當事人提供銀行賬戶要求匯款。
專盯老年人,10點到14點是詐騙高峰
“我們手里都有犯罪分子的電話和銀行賬號,為什么報案后遲遲不能破案呢?”不少市民在被騙后,都有這樣的疑問。對此,民警解釋稱,犯罪分子所用的網絡虛擬電話在經過手動設置后,可以顯示政府機關、銀行等部門的電話,不僅能蒙騙受害者,還能逃避公安機關的打擊。而銀行賬號和銀行卡,一般也是用他人賬號批量辦理的。
另外,犯罪分子設立了多級賬戶,通過銀行快速層層轉賬,最后在分布在全國各地的ATM 機上提現,幾分鐘內就可取走幾百萬元贓款。根據此前各地公安機關破獲的案件來看,很多犯罪團伙采取企業化的運作,分工很細,買手機、開賬戶、打電話、轉賬都有專人負責,這給公安機關的打擊帶來很大的困難。“破這種案件工作非常繁瑣,需要投入大量的警力、經費,滿世界跑,到處拿著法律手續找銀行 、找通信部門查電話、查賬號。”這位民警稱,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差錯,就會影響偵查工作。
警方提醒,詐騙分子為了提高詐騙的幾率把詐騙對象主要集中在了防范意識差的老年人和婦女身上,騙人的時間也主要選在了星期一到星期五,時間段選在上午10點到下午2點,因為這時老年人和婦女往往是一個人在家警惕性不高,很容易上當受騙。詐騙一旦得手,詐騙分子為了避免涉案賬戶被凍結,轉賬取款的速度非常快,網上轉賬15分中內完成,在ATM 機上取款通常三四分鐘就可以完成。
銀行卡重置安全防護,錢就沒了
據警方介紹,2011年3月10日,針對多省份發生的電信詐騙案,公安部曾成立“3·10”專案組,并在柬埔寨、印尼等東南亞國家警方的配合下,成功摧毀了一起特大跨境、跨國電信詐騙犯罪集團,搗毀詐騙窩點百余處。在繳獲的一份“話術培訓單”中,記錄了犯罪分子如何一步步騙取受害人的信任。
“那份話術單像‘劇本’里的臺詞一樣詳細,他們只需把里面‘臺詞’念熟,它會提示他們每一步該怎么說。”據當事的辦案人員稱,為了提升詐騙成功率,他們對新人進行專門培訓。除了要背熟那些“臺詞”,剛入伙的新人還被安排旁觀“前輩”工作,幾日后才能正式“上崗”。在話術培訓單中,除了列明如何騙取被害人直接轉賬外,還包括如何誘導受害人進行銀行賬戶“安全防護設置”。“只要這個安全防護設置完成,你的資金經過國家的清查,證明你是清白的,兩天后你就可以正常使用名下的資金了,并且會將你從涉案嫌疑人轉為被害人。”在一步步威逼利誘下,許多受害人按照對方操作指令,給自己的銀行賬戶設置了“安全防護設置”。但當他們再次查詢時,發現賬戶里的錢已被轉走。
發詐騙信息5000條以上,可定詐騙罪
今年 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全國法院嚴懲電信詐騙犯罪活動的有關情況。今年 1月至7月,全國法院已審結電信詐騙犯罪案件13619件,生效判決人數17243人,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3108人。
據了解,2011年 4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出臺了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明確了電信詐騙犯罪案件的法律適用標準。針對詐騙數額往往難以查清的情況,解釋規定根據撥打詐騙電話和發送詐騙信息的數量對電信詐騙犯罪予以嚴懲,凡發送詐騙信息5000條以上的,撥打詐騙電話500人次以上的即可以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
此外為了打擊共同犯罪,解釋還專門規定,明知他人實施詐騙犯罪,為其提供信用卡、手機卡、通訊工具、通訊傳輸通道、網絡技術支持、費用結算等幫助的,以共同犯罪論處。鑒于冒充國家工作人員進行電信詐騙嚴重損害了國家機關的公信力,解釋規定,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詐騙,同時構成詐騙罪和招搖撞騙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鏈接
常見的八大騙術
1.電話冒充熟人詐騙。“我是你老朋友呀!”當事人往往礙于情面會在猜測對方身份。此時犯罪分子順勢答應,并編造出車禍等謊言向受害人借錢。
2.購車退稅詐騙。犯罪分子冒充稅務 、財政、車管所工作人員撥打您的電話,稱國家已經下調購房契稅、購車附加稅率,要退還稅金,讓你提供銀行卡號直接通過銀行ATM 機轉賬獲取稅款。
3.短信直接匯款詐騙。“請把錢直接匯到××銀行賬號就可以了,戶名××。”如果碰巧正有匯款事項,有人便會直接把錢匯到犯罪分子的銀行賬號上。
4.“免費提供長期貸款,無擔保,立等可辦。電話××。”犯罪分子會要求先打一筆“企業驗資款”在賬戶上。
5.盜QQ號詐騙。冒充QQ好友借錢 。騙子使用黑客程序破解用戶密碼,然后張冠李戴冒名頂替向事主的QQ好友借錢。
6.讓你分不清真假的釣魚網站。犯罪分子會在購物網站放置精美的商品低價出售,然后在一旁設置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鏈接圖標。點擊后,就進入了跟上述機構一模一樣的假冒網頁。
7.“我是黑社會的,受人之托,要你身體的某個部位,要想消災,匯筆錢到××賬號上。”犯罪分子冒充黑社會組織成員進行詐騙。
8.以打電話謊稱孩子被綁架或在外受意外傷害、突發急病要求匯款為名進行詐騙。
記者 李保光 實習生 李納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