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7日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生產企業因違反《
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約6.7億元,成為我國反壟斷史上開出的
最大罰單。
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介紹,乳企合生元公司因“違法行為嚴重、不能積極主動整改”被處上一年度銷售額6%的罰款,約1.63億元。不能主動配合調查但能積極整改的美贊臣公司被處上一年度銷售額4%的罰款,約2.04億元。
“能夠配合調查 ,并主動整改的”多美滋、雅培(上海)、富仕蘭(上海)、恒天然商貿(上海)公司分別被罰約1.72億元、0.77億元、0.48億元、0.04億元。分別占這些公司上一年度銷售額的3%。
“主動向反壟斷執法機構報告達成壟斷協議有關情況、提供重要證據,并積極主動整改的”惠氏公司、貝因美、明治公司被免除處罰。
發展改革委稱,涉案企業提出的整改措施包括立即停止違法行為;采取實際行動,消除過去違法行為的后果,使消費者獲得切實利益。
許昆林說,從今年3月開始,根據舉報,發展改革委對9家乳粉生產企業開展了反價格壟斷調查。大量證據表明,涉案企業價格壟斷具體的措施和手段主要包括合同約定、直接罰款、變相罰款、扣減返利、限制供貨、停止供貨等。涉案企業的上述行為違反了《反壟斷法》,不正當地維持了乳粉的銷售高價,嚴重排除、限制同一乳粉品牌內的價格競爭,削弱了不同乳粉品牌間的價格競爭,破壞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秩序,損害了消費者利益。
反壟斷問題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王曉曄表示,發展改革委對6家乳企罰款額之大是“創紀錄、破天荒的”。這次處罰,加上今年以來發改委查處的三星、茅臺和五糧液等企業價格壟斷大案表明,我國反壟斷機關對價格壟斷不法行為查處力度在加大,對其他行業和企業是個警示。
■評論
用好反壟斷利器保障消費者權益 有“經濟憲法”之稱的反壟斷法是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武器。根據我國反壟斷法規定,一旦被認定違法,涉案企業將被課以上一年度營業額的1%~10%的罰金。這意味著罰款額可能超過其全年利潤,乃至高達億元。
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善,市場主體發育不健全,部分經營者通過實施價格壟斷,謀求壟斷利潤,破壞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盡管反壟斷法實施以來查處了不少案件,但必須看到,不少企業法律意識淡薄,一些企業知法犯法的現象屢見不鮮。
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需要反壟斷部門密切跟蹤涉案企業,確保其兌現整改承諾。一旦發現這些涉案企業存在陽奉陰違、暗地實施違法行為的情況,應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必須加強執法隊伍和執法能力建設,形成反壟斷“老虎蒼蠅一起打”的高壓態勢,穩、準、狠地打擊那些利用行業壟斷優勢操縱價格、牟取暴利,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不法行為,還應及時公布典型案件,普及法律常識,促進各類企業依法合規經營。
5年,5起大案 我國反壟斷法實施5年來,調查、處理了5起價格壟斷大案:
2011年11月14日
國家發改委宣布,山東濰坊順通醫藥有限公司和濰坊市華新醫藥貿易有限公司非法控制抗高血壓藥復方利血平原料藥,哄抬價格、牟取暴利,被沒收非法所得和罰款逾700萬元。
2013年1月4日
國家發改委宣布,2001年至 2006年,韓國三星、LG ,中國臺灣地區奇美、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等6家企業合謀操縱液晶面板價格,在中國大陸實施價格壟斷行為。發展改革委已決定給予其嚴厲處罰 ,包括責令退還、沒收和罰款總金額達3.53億元。
2013年2月22日
茅臺和五糧液公司因實施價格壟斷行為,分別被貴州省物價局和四川省發展改革委依法處以2.47億元 、2.02億元的罰款。
2013年3月中旬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開始調查上海黃金飾品行業協會涉嫌黃鉑金飾品價格壟斷問題。此案處罰決定不久將公布。
2013年8月7日
國家發改委宣布,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業因違反《反壟斷法》、限制競爭行為共被罰約6.7億元 。這也成為我國反壟斷史上開出的最大罰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