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韓金惠 近日,東部某省一名廳長深入基層調(diào)研,在與當?shù)厝罕娊涣鲿r,這位領導在問了“家里幾口人”“收入怎么樣”“有沒有什么困難”等幾個簡單問題后,竟不知如何繼續(xù)交流下去?!罢f實話,在機關待得久了,跟群眾打交道確實少了?!彼较孪蛴浾咛钩校袝r見到群眾,除了寒暄,真不知該聊些什么。(8月5日《新京報》) 一些開大會作報告時口若懸河、頭頭是道的
干部,直面群眾時卻“
結(jié)結(jié)巴巴”,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不過也并不奇怪。領導干部在機關單位待久了,與群眾打交道少了,面對群眾難免會得“失語癥”。即便有些干部愿意深入群眾,也是“身入”而“心不入”,走過場、做樣子。還有一些領導干部不敢直面矛盾,害怕解決問題,不敢深入群眾——一些偏遠山區(qū)的困難群眾稱,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干部上門了。說到底,原因是領導干部沒有擺正自己的定位,沒有把群眾放在心上。
面對群眾“無話可說”的干部們,是時候好好補補課了。近段時間以來,中央自上而下一直在提走群眾路線,但群眾路線到底是什么,恐怕很多干部答不上來 。這就需要領導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深入學習,真正了解群眾路線的內(nèi)涵。此外,在具體工作中,也要學習與群眾溝通的語言技巧。環(huán)境影響人的思路,習慣了在大會上念報告的領導干部,往往官話、套話脫口而出。但“民話”與“官話”畢竟不同,需要的是“接地氣”。領導干部要摒棄平時工作中“官腔”十足的作風,不說大話、套話、空話,才不會招致群眾的反感。所謂“話不投機半句多”,了解群眾語言的特點才能與他們拉家常,始終與群眾保持距離又談何服務人民?
“不知該聊些什么”不代表真的“無話可說”,領導干部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走上田間地頭,就能找到與群眾交流的共同語言。基層工作是要靠腳底板來做的,干部身上的“泥土味”重了,與群眾之間的“親情味”才會濃。因此,領導干部要根治“失語癥”,必須放下身段,邁開步子,切實走一走群眾路線?! ?br>
半島網(wǎng)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chuàng)作品,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wǎng)-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