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南茶北引”進青島,60年間青島茶葉種植面積已突破10萬畝,占全省茶葉種植面積的1/3,已經成為山東省第二大產茶區。山東省果茶站一項最新監測表明,青島70%的土地適宜種茶,最適合茶葉生長的土地至少達100萬畝以上,青島茶發展潛力巨大。記者 趙杰 付靜
青島形成東西兩大茶區
目前,青島已形成了嶗山山脈茶區、珠山山脈茶區等兩大茶區,是中國江北茶區發展茶葉的優勢區域。嶗山山脈茶區以嶗山、即墨、城陽
茶園為主,珠山山脈茶區以原膠南海青、張家樓、鐵山等鎮和黃島區茶園為主。
從1959年開始,在山東省政府“南茶北引”的政策下,青島地區先后多次從四川、云南、安徽、浙江等地引進茶種試栽,最終確定把安徽黃山地區中小葉群體種作為青島引進茶樹的種源地。 1980年以后,除大面積播種選擇黃山地區茶籽作為種源之外,盡量用青島當地第二代和第三代茶樹種子作為種子,以提高新建茶園的成功率。從此之后,山東特別是青島的茶樹種植得以逐步復興。青島茶是我國緯度最高的大型綠茶生產基地。
青島市農委果茶花卉工作站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青島市目前已發展茶葉種植面積10萬多畝,占全省茶葉種植面積的1/3。我市的茶葉產業帶,北起即墨鳳城經嶗山沙子口、北宅、王哥莊,南抵膠南的張家樓、鐵山等。濱海公路實際上是在茶葉產業帶之后出現的,這個產業帶是長期自然選擇形成的。
嶗山茶風光珠山茶尷尬
據統計,青島10萬畝茶園中,黃島區為6.8萬畝,嶗山區2.1萬畝,即墨市0.9萬畝,城陽區0.2萬畝,膠州市0.2萬畝。其中,嶗山茶園面積處于增長趨勢,而一度高達8萬畝的黃島茶園,近年來出現了萎縮之勢。據業內人士介紹,原膠南茶面臨尷尬的主要原因是,在青島市區幾乎沒有市場,而在青島以外又受日照茶的擠壓。盡管都屬高緯度綠茶,茶葉品質相類似,嶗山茶每斤的均價超過500元,而
西海岸茶葉僅為200元。
與南方綠茶相比較,青島本地的嶗山綠茶具有“葉片厚、滋味濃、香氣高、耐沖泡”的特色,南方茶泡兩水就沒有了味道,而青島茶泡五水,依然茶香宜人。
在前不久市茶葉協會召開的以 “打造島城新品牌,建設北方新茶都”為主題的青島市茶葉產業發展座談會上,專家們把目光集中到了青島茶市場發展的潛力空間上。擁有高緯度、高濕度、高生長期的獨特環境的青島,完全具有打造“北方新茶”的先天條件。
相關新聞
青島明清時期就產茶
根據目前已有的相關史料來看,古代山東地區產茶是肯定的,最遲在金代(公元1195年)前后,山東成為中國茶樹生長的北限古茶區。
明萬歷《萊州府志》記載:“茶山,在平度州北六十里,山多茶?!鼻宕膶W家蒲松齡著名的“以茶水換故事”,也發生在嶗山。 1672年四月,蒲松齡偕友游歷嶗山返程至嶗山西部陡阡口(今登瀛村)時,足疾復發,只得就地借居養病。他還就近采制當地茶澗所產的野生茶葉,擺茶攤供路人喝茶,以換取他們口述故事,收集到了《嶗山道士》、《香玉》等素材,為創作《聊齋志異》做了充分準備。
后來到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自然和社會原因下,山東及嶗山的原生茶樹基本滅絕,茶葉生產亦趨于斷代。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