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偉、趙超和沈夢婷(從左到右)三個80后,將一些有煙臺味兒的場景制成了一套主題明信片。
文/快報記者 劉婧
圖/快報記者 褚菲
打魚歸來的漁船、擺滿了各種海鮮的市場……生活在煙臺,你一定不會對這些場景感到陌生。趙超、孫曉偉和沈夢婷三個在煙臺工作的80后,將這些充滿了煙臺味兒的場景制作成了一套主題明信片。他們說,這些生活中的“細枝末節(jié)”最打動人心,也最能引起共鳴。6月12日,記者見到了這幾位年輕人 。
故事用細枝末節(jié)記錄港城生活
做一套煙臺主題的明信片,是在煙臺工作的趙超和兩個同事孫曉偉 、沈夢婷一拍即合的主意。對 80后的他們來說,煙臺是見證青春的地方,每一處都有回憶。趙超告訴記者,“很多城市都有主題明信片,而煙臺一直沒有,有一天說起來了,大家都覺得應該做一套煙臺本土的明信片。”
翻看明信片,紅彤彤的大櫻桃、夕陽下波光粼粼的海面……只要是在煙臺生活過的人,都會有關于這些場景的回憶。趙超說,他們就是想用這些最能反映煙臺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來引發(fā)大家的共鳴。
幕后下班后制作,朋友遠程指導
從開始策劃到最后印出成品,三個人在不到兩周的時間里,利用下班時間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一套共八張明信片,是從二三十張照片中篩選出來的,而每一張都是在同一個場景嘗試了幾十次拍攝才得到的。幾個人的朋友和同學也為明信片的“誕生”做了貢獻。趙超說,“我們的方案做出來之后,就發(fā)給大家看,大家提出意見,我們再討論修改。”就這樣,這套明信片漸漸成形。6月9日,第一批共3000套明信片運到了三個人手中。
計劃成立
工作室主打煙臺元素
明信片印出來之后,銷售效果很不錯,3天就賣出了約1000套。接下來 ,幾個人計劃在煙臺的各大景區(qū)銷售明信片,讓更多人感受煙臺大街小巷的這些“細枝末節(jié)”所帶來的感動。
有了第一次創(chuàng)作明信片的經(jīng)驗,幾個人已經(jīng)想要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他們甚至還想好了工作室的名字,“就叫微素映畫。”除了推出明信片,趙超還計劃著開發(fā)手繪記事本、制作城市主題的視頻等,“我們想以這種方式關注生活。”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