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一個關于18號議案辦理工作的座談會舉行。與會的人大代表、學者等就
嶗山風景區如何管理,環境如何
保護,原住民如何安置等問題進行了討論。據了解,今年5~8月市人大法制工作室將開展立法調研,起草法規草案征求意見稿。9~10月,形成調研報告及法規草案征求意見稿。
問題:管理部門眾多 “我復員轉業后在嶗山工作了20多年,對嶗山非常有感情,它在沿海的地位、作用、知名度很高,保護嶗山是我們的共同責任,然而各區政府關系沒理順,給保護帶來一些
尷尬。”嶗山風景管理局原副巡視員王明先說,嶗山風景區占地面積高達446平方公里,居民2.2萬人,橫跨越李滄、嶗山、城陽、即墨四個行政區域。受不同部門條規差異原因的影響,存在缺乏統一管理條例,缺乏統一管理部門的問題。
“嶗山風景區的某一項管理問題往往會涉及到多個職能部門,甚至不同的區市,管理力量沒有得到整合,有時候就會容易形成管理盲區。”王明先說,嶗山風景區應實行統一管理,涉及的工商、治安、國土、規劃等數十個部門應整合管理力量,明確權力與責任,從而防止各個管理部門的扯皮和推諉。與此同時,市城鄉建設委副主任王元斌也表示:“應有一個明確的管理機構,防止個別景區出現四家管一地的情況。”
而另據市城鄉建設委副主任王元斌透露,除了統一管理機構欠缺的問題,在現實中還存在規劃出臺滯后的尷尬。“嶗山風景區新的規劃早在兩年前已經報批,但至今仍未批復。而由于新舊規劃的不一致,今年由衛星云圖俯瞰下的嶗山風景區出現了39個斑點(不符合新規劃的建筑),其中核心風景區1處,嶗山區8處,城陽區30處。”由于新規劃遲遲未出臺,景區內的違法建筑也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在景區保護上也缺乏一個支撐。
專家:保護優先,適度開發 對景區保護與開發的問題,與會人員也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青島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所長張維克指出,立法應秉承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于保護的理念。“所謂保護是全方位的保護,除常規的保護外,也應注重對居民、文化資源的保護。”而在具體的保護措施上,青島大學旅游學院馬波教授認為,嶗山風景區應明確邊界,在風景區點上的保護要具體細致,明確保護點。“針對嶗山獨特的景區與社區關系,可以考慮制定一些彈性條例,對周邊地區進行適當的開發。”而中國海洋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郭佩芳認為,保護對象除了古樹名木外,也應包括嶗山泉水、建筑、民俗、宗教和文化。
對于核心景區內的農家宴等人為設施,中國海洋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郭佩芳坦言需要減少。“目前核心景區的農家宴數量太多,造成了很大的環境壓力。”他建議,農家宴應該要逐步搬離核心景區,向景區外圍發展,并探索集約股份制發展的模式,逐步減少核心景區農家宴數量,這樣既是保護也是開發。
焦點:原住民是走是留 據了解,目前嶗山核心景區里仍然還有14個居民社區,存在著數量眾多的“原住”村民,隨著居民數量的增加,嶗山景區的環境壓力也是越來越重。
對于嶗山景區尤其是核心景區內的居民疏解問題,大家展開了充分討論,對于人口遷移話題也出現了不同的觀點。
郭佩芳教授認為,嶗山景區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的問題,“人口太多了”,而如何想方設法降低景區的承載壓力成為了重要課題。王明先也認為有條件的區域居民還是應該盡量搬出來,政府給予相應的補償,這樣無論對景區保護還是管理都有好處。
青島社會科學院法學所所長張維克則認為,涉及到居民搬遷的問題一定要謹慎,“是不是把居民搬出去嶗山景區就能保護管理好?這個問題也值得去探討。”
記者 李偉偉 實習生 郭昱竹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