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姐向記者展示,今年新款的保暖口罩。
◤膠州市大店村,往日會是熱鬧的發貨場景,如今卻是比較冷清。
文/片 本報記者 張榕博
青島膠州市大店村素有“
口罩村”之稱,10年前“
非典”暴發時,村里的訂單飆升。而如今,H7N9禽流感來襲,口罩村卻是一片寧靜,訂單稀缺。非典十年,流感頻現,公眾越來越講究應該用什么口罩來防護,而口罩村的人還緊盯著美觀、防寒、御沙。
H7N9來了,
口罩廠卻歇業
青島膠州市大店村緊鄰百年膠濟鐵路,是中國民用口罩的主要產業基地之一。雖然人口只有2200人,卻擁有300多家口罩加工企業,被人們稱作“口罩村”。
2003年,“非典”暴發,大店村23家口罩作坊里生產出了2800萬只口罩,比2002年增加了1000多萬只,產值也達到了2000萬元。此后,“口罩村”又經歷了H1N1、H5N1、冰雪降溫、PM2.5,口罩產值在去年甚至達到了11.1億元。
4月27日,膠州市大店村前的大街上,寫著“口罩廠”的牌坊林立,甚至比街上的行人還多。但是記者走訪卻發現,廠子里縫紉機旁,很少有工人的身影。
在一家名叫瑞濤布莊的口罩原材料加工廠里,幾十個花色的布匹堆滿了廠房,但整個廠子里只有廠長姜瑞濤和妻子。姜瑞濤告訴記者,整個村子里的口罩帶、口罩布大多從這里進貨,村里的作坊閑了,他們也“休息”下來。
與瑞濤布莊對門的是凱迪口罩廠,只剩下廠長的父母老兩口,還有一地等著縫到口罩上的蕾絲邊。廠長的母親說,兒子出門去找生意了,蕾絲邊的口罩還等著賣給愛美的西北小姑娘們。
村子里的口罩廠為啥多數歇業了呢?大店村口罩協會會長姜秀彬說,往年“八月節”以后才是銷售“
旺季”。
這次H7N9禽流感在國內蔓延,口罩村里的農戶卻沒有等到大批趕來訂貨的客商。“以前要是鬧個流感,口罩這東西就會火一陣,我們也會忙一陣,但最近兩年客商們不怎么趕這個風來訂貨了。”姜瑞濤說。
民用口罩在流感面前失寵
H7N9沒有給口罩村帶來訂單并非偶然。實際上,人們已經越來越講究什么時候用哪種口罩。譬如說,在專業防護PM2.5的口罩熱銷后,一種名為N95的醫用口罩最近又成了防流感“利器”。在大街上,越來越多的人也改用醫用口罩作為防護。
但是,口罩村的人講的還是口罩的花色和款式,口罩只是“時裝”的一部分,或者僅僅用來御寒避沙。姜瑞濤告訴記者,整個“口罩村”大都是以生產民用口罩為主,用料除了紗布、棉花,就是各種圖案的日常用布匹。平時能夠抵御風沙、防寒、增加美觀度,但是要過濾粉塵,擋住細菌和病毒,村里的鄉親卻都不在行。
醫用防護業內人士、青島百特塑膠制品有限公司經理邵先生介紹說,口罩防護能力,主要在于口罩中間的過濾層,12層以下的無紡布口罩防護性能只有10%,而加入PP化工材料的一次性醫用口罩,粉塵的過濾作用能達到99%,價格也不貴,一個只需要2、3角錢。
而對于口罩村的老少爺們來說,口罩的安全系數、防護能力等標準還都是一些相對陌生的概念。
口罩村需要 轉行還是轉型
H7N9襲來,人群中口罩又多了起來。但姜秀彬這次卻說:“禽流感?不關俺們的事!”
在村里的化肥銷售點,老板孫大姐說,村里的女人都會做口罩,一個縫紉機就可以,一個口罩4、5毛錢,再精細一點的,貴上個2、3毛錢。大家有空就做,有要的就發。“我也不知道什么N什么9,PM2.5,不過我們用的都是好料。”她笑著說。
在村里的社區衛生站,村醫說,自己用的口罩并不是口罩村生產的,而是上級配發的。
村里沒有人愿意承認,這次口罩村沒搭上流感的“順風車”,是由于傳統作坊做出的口罩不起作用。姜秀彬只告訴記者,村里做這個“口罩”,沒有太大發展,“以后做點別的吧。”
距離膠州市不足30公里的青島市紅島工業園里,一家億元投資的口罩加工廠卻在全負荷生產。2003年,“非典”蔓延之時,一家世界知名消毒防護產品巨頭投資設立了這家名為青島通惠的代工廠。
與口罩村歇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如今這家企業的負責人正在四處招工,應付突如其來的產能不足。“我們的醫用防護用具以前主要銷往國外,最近國內也有不少訂單了,現有的產能根本應付不過來。”這位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