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肥城訊 4月14日上午,在石橫鎮仁里村
小廣場上,四十余位村民正在歡快地跳著廣場舞。“文體廣場就是我們的舞臺,姐妹們跳跳舞,健健身,舒展舒展筋骨,日子有滋有味。”舞罷一曲,村民郭愛玲向記者說。
自2011年開始,
肥城市605個行政村開始鋪開建設農村文體小廣場,并已連續三年納入政府為民要辦的十件實事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各級累計投入建設資金2000多萬元,已建成220個農村文體小廣場,其中1500平以上小廣場62個,800平以上小廣場72個。每年開展活動1100多場次,受益群眾達到40多萬人次。在泰安市
科學發展觀考核中,群眾滿意度實現了
五連冠。
肥城市委書記單傳海表示:“文體小廣場以其開放性、多樣性和群眾性的獨特優勢,使群眾鍛煉有去處,求知有陣地,娛樂有場所,產生了綜合社會效應。”在2011年試點建設的基礎上,2012年全市30%的村建成文體小廣場,今年力爭達到70%,明年實現村村全覆蓋。
廣場是陣地,隊伍是主體。目前,肥城市已培訓出文化骨干15000人次,發展文化志愿者1500多人,組建各類文化隊伍400余支,許多志愿者沒有專業背景,卻能成為文化活動的骨干,群眾成為了草根明星。小廣場聚集了人氣,吸引了群眾,鄰里關系更加和睦,
干群關系更加密切。據介紹,今年肥城還將繼續組織品牌文化活動700多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