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節期間,幾位日本人前往濟南市一個廠區,在向一處印證日本侵華劣跡的抗日軍民“
萬人坑”
遺址懺悔哀悼時,卻發現遺址紀念碑竟不翼而飛。幾天后,這塊碑又被悄然放回原處。
有職工透露,紀念碑暫時“失蹤”的原因,或因“太礙眼”影響土地轉手。盡管相關部門回應稱,
琵琶山萬人坑遺址所在的土地并未確定將用于商業開發,但長期以來,這座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遺址一直處于無專人保護的狀態。
遺址紀念碑蹊蹺“失蹤” 4月10日上午,記者在“萬人坑”遺址所在的原濟南
試驗機廠看到,幾棟辦公樓和生產車間矗立在零碎的綠地間,大院北側辦公樓旁一塊小空地上立著一座高不足1米、面積不到兩平方米的黑色小石碑,正反兩面均寫著“琵琶山萬人坑遺址”,碑旁有新土翻動的痕跡和燒過的殘香。濟南市民張光明說,這正是幾日前消失不見的石碑。
在院內南側一處斜坡上,還有一塊大約5平方米的大石碑,正面豎寫著“琵琶山萬人坑遺址”以及數百字對“萬人坑”的介紹。碑文顯示,這一石碑由原濟南試驗機廠全體職工于1990年12月19日立下,新中國成立后這里曾挖掘出746具完整尸骨,“其零散及未及掘得者當更多于此數”。碑文還用“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國難毋忘痛史當記”等字句,提醒人們牢記殉國志士,勿忘國難家恥。
據《中華文史資料文庫》記載:“萬人坑”位于濟南市西郊琵琶山下正南,東西長42米,南北寬40米,占地面積1680平方米。日本侵略軍侵占濟南后,于1940年秋,強迫濟南人民在西郊琵琶山下,挖坑造墻,修筑堡壘。自1940年冬至1945年秋,日本侵略軍在琵琶山下無數次殘暴屠殺我抗日軍民,有的被當做練習射擊的靶子,有的被當做拼殺刺刀的對象,有的被澆上煤油燒死,有的被活埋……因此被群眾稱之為“萬人坑”。
多年來,這座“萬人坑”已經成為國人祭奠同胞、日本人懺悔罪行的重要歷史遺跡。曾在原濟南市試驗機廠工作過35年的張光明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幾乎每年清明節期間都有日本人過來燒香鞠躬,最多的時候一次來30多個,最少的時候也有十幾個人。他們有時到了飯點還在我們食堂吃飯。”
小紀念碑“太礙眼” 影響土地轉手 遺址紀念碑為何會不翼而飛?負責原濟南試驗機廠這處廠區保衛和行政管理的杜勇剛說:“沒有人想去移動這塊紀念碑,更沒有人要把它搬走。而是由于長期下雨沒人管,導致這塊小地方土壤松動,紀念碑折到地里去了。他們來祭奠的時候當然看不見,后來我又把它弄出來,并重新培了土。”
但杜勇剛的說法遭到不少原濟南試驗機廠職工的質疑。廠區保衛處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職工說,有人故意搬走了這塊小紀念碑,因為這塊土地即將轉讓出去用于開發,“小紀念碑放在這里太礙眼了,影響了土地轉手和價錢。”
據了解,2003年,濟南試驗機廠被北京一家企業收購,后更名為濟南時代試金集團。杜勇剛告訴記者,原濟南試驗機廠的生產車間已搬往濟南市長清區,“萬人坑”遺址所在的廠區現租賃給其他企業生產或辦公。最近幾年確實有北京、浙江溫州等地的企業前來洽談廠區轉讓事宜,但均因價格、位置等問題沒有談妥。“有的企業只肯出價2.1億元,我們都覺得太低了。”杜勇剛說。
但濟南市規劃局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原濟南試驗機廠院內的這塊土地在2003年之前為劃撥用地,當年外地一家企業重組濟南試驗機廠后土地變更為出讓用地,土地性質為工業用地。
這位負責人說:“按照濟南市的大規劃,工業企業要逐步退出市區范圍,濟南試驗機廠也是如此,但截至目前并沒有針對這塊地的新規劃,我們也沒有接到任何單位關于辦理這宗土地規劃審批的申請。”
盡管琵琶山萬人坑遺址所在的這宗土地并未確定將用于商業開發,但據原濟南試驗機廠部分職工和附近群眾反映,這處遺址的保護現狀也令人擔憂,因為不知道哪個部門或哪家單位為這處遺址的維護承擔具體責任。“平時這里基本沒人管,都是企業職工自發地維護紀念碑附近的環境,臟了就打掃一下。”張光明說。
專家認為,要保護歷史遺跡不被隨意抹殺,不僅需要有關部門系統規劃,更需要提高全社會對這類歷史遺跡的重視程度。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馬廣海認為,應定期核查和補充各級保護名錄,以及名錄內遺跡的保護情況,防止出現“該保護的沒保護,被保護的沒保護好”的局面。
中國受害勞工法律援助團執行團長、山東鵬飛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強認為,國家已經有相關法律對文物進行保護,但對于一些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地尤其是遺址遺跡,尚未進行有效保護,也缺乏完善的法規為之“保駕護航”。“事實上,這種場所不可復制、不可替代,更需要明確保護措施及責任部門,并對保護不力的情況進行問責。”付強說。
(據新華社濟南4月1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