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2013山東
民營企業人才招聘會”在山東財經大學燕山校區“舉行。從招聘現場看,各家企業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民企成了就業緩沖帶 “隔壁力諾瑞特都收了一大摞簡歷了,我們才五六份。”大禹花飾有限公司的招聘人員感嘆,“現在學生進民企也是挑大企業。”
的確,一些大型民企的招聘桌位前,往往是四五個同學圍堵一名招聘人員。而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民企,則相當清閑,兩三個工作人員聊起了天。可無論忙閑,民企都不得不直面成為就業緩沖帶的尷尬現實。
星火國際傳媒集團的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看著來投簡歷的人多,招回去真正能留下來的少。在考公務員、考事業編、大型國企與進入民營企業的選擇上,很多大學畢業生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鐵飯碗。”他說,新進來的員工都有實習培訓期,但經常發生“培訓
好員工他卻
跳槽了”的情況,到頭來,“我們總是為他人做嫁衣”。
記者發現,很多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型民營企業,都面臨“培訓期剛過,員工就另謀高就”的問題。進入民營企業相對門檻較低,所以很多應屆畢業生都把在民企工作,看成是考公務員或另謀高就的“就業緩沖期”。民營企業用相對優厚的條件招聘到員工,然后花費錢財去培養,可最后卻無法避免“人去財空”的結局。
但民營企業工資福利多年上不去,不能不說是職工頻繁跳槽的重要原因。在泰安銀座工作的高曼珊說,“我現在月基本工資是1500元,再加上提成,一個月能拿到2000左右,兩年來工資一直沒大動,我打算看看別的工作。”濟南帆達外貿公司雖然提供五險,但是每月只有1500元的底薪,加上提成也是不穩定,連前來招聘的工作人員自己心里都不踏實,“我的同事工作年限最長的才5年,因為收入不穩定,公司人員流動大。”
忠誠度取決于企業培訓 山東財經大學計算機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吳兆芝,這次不急于找正式工作,卻一心想要應聘實習生崗位。“我這次就是想找個大型的民營企業做實習生,他們會培訓得系統化一點兒,以后能留下最好,留不下跳槽也有過硬本領。”
離開濟南緯庫軟件科技有限公司的招聘點,吳兆芝很開心。“他們招軟件實習生,我很滿意這家公司,聽招聘老師說的話,好像也比較中意我,他讓我下午去參加一下技能測試,我覺得比較有把握。現在我也只能從實習生做起了。”
記者在采訪現場發現,許多民營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往往都有一條附加要求:有1年以上工作經驗者優先錄用。然而,山東天地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王先生卻表示,這種急功近利的想法,也許正是民營企業難招人與難留人的“致命傷”。
王先生說,人才是離不開培養的,如果企業不給人才提供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卻要求他一到崗就“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這是極不現實的,也讓員工感覺企業“只把員工當工具一樣使用”。實際上,培訓期間,正是培養人才與企業的感情之時,只有企業對人才傾注精力,員工才會對企業產生忠誠度,從而愿意為企業去拼搏、貢獻。
晉升透明度是民企優勢 許多民營企業現在已經意識到了“留人難”的問題,并開始先從自身找原因。在招聘現場記者感受到,很多民營企業為此做足了功夫。日照市日百集團的招聘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只招聘‘管理培訓生’,就是為了培養我們集團的中層管理人員的。我們會為他們制定3—5年的職業生涯規劃,只要努力踏實的工作,一定會按照我們的生涯規劃步步晉升的,在發展前景上是不用擔心的。”
“我希望進入民營企業就是看中以后發展前景這一點,我的父母都是國有企業員工,我知道國企在職位升遷上的弊端,而在民營企業,只要我有能力就會晉升,實現我的價值。”山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盧陽告訴記者。
“是人才就一定要把他留下來。”民辦高校山東英才學院董事長楊文介紹,從2011年開始,針對民辦高校教師身份編制和養老保險等社保待遇與
公辦高校教師差距大的問題,學院進行了薪酬體系改革,教師的平均工資增加了30%。學院還根據學科專業建設需要,安排教師到公辦高校、科研院所和國外大學深造,深造期間工資全額發放,而且還有補貼。“這樣一來,留住了大批優秀的年輕教師,穩定了教師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