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翠竹,1999年11月作為第一批拆遷安置戶,搬遷到了
浮山后,那個曾經是菜地的“遙遠的”浮山后。
更多房產新聞請點擊 張亞明,來青創業外地人,2009年他花了50萬,在浮山后買了一套套二的中小戶型,這套房子讓他成為了
青島人。
趙偉立,家境優越的“小公主”,即將結婚,她打算和男友購置一套總價約260萬元的150平方米的大房子。
50多歲的欒翠竹、30多歲的張亞明、還有20多歲的趙偉立,他們是三個年代浮山后人,他們也成為了浮山后完成從菜地,到溫馨家園,再到豪宅所在地“三級跳”的見證者。透過他們的經歷,一條主線若隱若現,這個主線就是房子,隨著城市的發展,他們跟著浮山后慢慢從“郊區”走進“市里”,又慢慢走向高端。
1 60后的3個夢想,全在這里實現 最初夢想:搬出棚戶區
欒翠竹是一名60后,記者聯系上她時,她正張羅著小區居民的一大攤子事。1999年11月份,欒翠竹是最早一批遷到浮山后的居民,當時得知要從漢口路的棚戶區搬遷到這兒,她著急坐著公交來看,“一過洪山坡橋,這里就是一大片工地。”欒翠竹告訴記者:“別人都嫌這兒是農村,我可不嫌棄,我住夠了棚戶區。”
談起之前居住的漢口路棚戶區,欒翠竹介紹:“一個院子住著兩家人,若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屋里到處接著盆。一家三口擠在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還有的鄰居祖孫三代擠在12平方米里 ,跟媳婦睡上下鋪,做飯就在外面搭建個小棚。房間隔音不好,一人看電視,其他人都能聽到。有的墻就是一層磚,連石灰都沒抹。誰家來了客人,我們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除了隔音不好,生活也十分不方便。棚戶區每家每戶都備有扁擔和水桶,下班第一件事就是挑著扁擔去接水,再挑著扁擔倒臟水。“我在那里待夠了,一聽拆遷就很激動。就是農村地兒,我也要過去住。”能夠搬離棚戶區成了欒翠竹一家最大的夢想。
1999年11月份,拿了鑰匙,欒翠竹一點沒耽誤,簽協議之前,她該打包的東西早早打好了包,稍微裝修了下就搬過去。“當時分了個77平方米的套二房,親朋好友甚至單位領導都來看,眼里全是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