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發完電,還能變淡水
“海洋溫差能源不僅可以用來發電,還可以用來進行海水淡化,深層冷海水還可作為空調系統的冷源。”劉偉民說,在我國低緯度沿海地區,還有部分海島居民面臨著缺淡水、缺電力、缺蔬菜的困難,而海洋溫差能發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解決這一問題。
據介紹,海洋溫差能系統能自運行排掉的冷海水僅為7℃左右,可以給海島建筑提供空調制冷設備。以15千瓦的海洋溫差能系統來說,冷海水的流量為250m 3/h,而制取此流量的海水源熱泵系統大約需要功率為250kW ,此流量可供空調面積約1萬平方米。考慮常年運行 ,則全年節省能量為219萬度電。
此外 ,海洋溫差能系統排出的冷海水還可用于反季蔬菜大棚、水產品養殖等附屬開發。記者在研究所里看到一臺海洋溫差海水淡化的小設備,每天能排出400公斤的淡水。
科技“集團軍”助推海洋經濟
“以青島為中心,有8個國字號的海洋科技機構堪稱‘野戰部隊’,8個地方化海洋科研單位堪稱‘衛戍部隊’,8個專業化海洋科研團隊堪稱‘專業部隊’,形成‘海洋科技集團軍’。”這是省科技廳副廳長、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李乃勝說。
據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止到“十一五”末,全市共有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490家,同比增長14.8% 。與此同時,創新成果大量涌現。“十一五”期間,本市承擔國家、地方、企業等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總數達3.5萬項,比“十五”同期增加45% ,其中爭取國家各類科技計劃3000余項,項目資金逾44億元,比“十五”期間翻了一番。
而近幾年青島市科技力量依舊在不斷聚集、不斷增強。根據日前出臺的青島科技“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青島全社會研發(R&D)投入250億元,占GDP比重達2.5% ;專利年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 2萬件和1萬件以上,其中發明專利年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5000件和1000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 1萬億元以上,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0% ;高新技術項目產業化基地產值達25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300億元;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60%。
此外,正在打造的“藍色硅谷”也將讓海洋科技進一步集聚,成為整個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乃至中國藍色經濟發展的“發動機”,雄厚的科技實力成為青島“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的最大動力。 文/圖 記者 高亮 郝園園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