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梁江濤 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在中國書市激起千層浪,其作品受到中外讀者熱捧。12日,多地書店門庭若市,莫言作品被搶購一空。(10月12日新華網) 獲獎消息改變了莫言在書店的冷遇,聽說有出版社正緊急加印莫言作品。《莫言精品》在京東商城圖書文學類近一周暢銷榜上排名第8,而在近24小時暢銷榜上排到了第3位。那些不喜歡莫言甚至不知道莫言的人,這幾天都為尋莫言的書直奔書店,即便漲價也擋不住他們的購書熱情。
趨同、從眾乃至圍觀成為時尚和潮流,似乎與讀書這個文化活兒沒多大關系,但誰曾想諾貝爾文學獎這么快就砸到中國人的頭上?不尋本作者的小說來惡補一番,與別人聊天時就顯得out了。凡事愛湊個熱鬧是中國人的遺傳病,但并非一無是處,莫言獲獎或掀起讀書熱。有人也許會說:“網絡時代還花錢買什么書呀?上網看書或干脆下載到手機里想看就看,多方便哪!”確實有看電子書的時尚,但它的弊端顯而易見,“快餐時代”的淺閱讀不僅難以深入到作品中去,而且還可能因視覺疲勞和電磁輻射而淺嘗輒止,只能用作旅途或地鐵里的消遣。中國人目中無“書”已到了每到世界讀書日都要搞一些公益活動來大力推動的境地,“從娃娃抓起”和靠百家講壇娛樂化的引導恐很難將公眾再拉進書店。
以色列人有句老話:“人不能只靠面包活著?!币陨械墓矆D書館和大學圖書館有1000多所,是全世界人均擁有圖書最多的國家,平均不到4000人就有一個圖書館,不光是城市 ,每個村鎮都有陳設典雅的圖書館和閱覽室。中國每年出版圖書30萬種,已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出版大國。在一切都迅猛變化的中國,有一項統計數字20多年來卻幾乎沒變,那就是人均圖書消費量。如何讓富起來的中國人更有文化,事關國民素質和民族復興。莫言獲獎是多贏的喜事,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將人們的關注點吸引到莫言的作品上來,促使他們接下來去了解和閱讀其他作家的小說等文學作品,乃至對所有能夠提供給人們精神食糧的“面包”倍加青睞、愛不釋手。莫言獲獎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值得期待。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孟祥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