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還是不賣?我現在騎虎難下,賣掉虧損更大,不賣血流不止。”望著這排華麗的房屋,有著七八年炒房經歷的張鳴,在兩年時間里有如從天堂墜入地獄。在這輪被稱為“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中,張鳴如今不但血本無歸,甚至還要欠上一屁股的債務。
在周邊朋友中,張鳴還算不錯,至少還能撐著。他的幾個炒房朋友,幾千萬元資產一夜之間被銀行、債權人瓜分,如今身無分文,有些不得不“跑路”。
多位溫州炒房者、房產人士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之前十多年叱咤全國市場的“ 溫州炒房團”,在本輪房地產調控中有可能全軍覆沒。
以溫州為例,新建商品房比最高價時已下跌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過高比例融資的財務成本,溫州炒房者即便現在把房子賣出去,也已經資不抵債。
A 八成炒房者資不抵債,只有兩成全身而退
2010年4月,張鳴以單價8.1萬元/平方米,總價近3800萬元,一次性付款方式,預訂了溫州某樓盤一個建筑面積達400多平方米的1~4層排屋,并付了500萬元購房定金。
2010年下半年,“限購令”等政策出臺,但溫州房地產依然狂熱,并于11月底出現樓面價高達 3.7萬元/平方米的全國地王。
其間,張鳴預感政策極大轉向,立即向開發商提出退房,并希望退回500萬元的購房定金,但并未得到開發商允許。由于未一次性付清購房款,開發商把張鳴告到法院。經法院調解,開發商愿降價近700萬元出售給張鳴。在擇選中,張鳴以3100多萬元買下這排屋。“這3100萬全部來自周邊親戚朋友。”張鳴說。
房地產宏觀調控,以及去年溫州發生的民間借貸危機,使得溫州房價大幅下滑。
據溫州多位中介人士反映,目前溫州新房價格比2010年下半年房價最高位時,大幅下降了百分之三四十,有的甚至已對折。張鳴該排屋價格,也下降了三成以上。
張鳴該排屋為期房,三證不齊,且為3個產權組合,再加上市場成交萎靡,2000萬元都難以成交。張鳴說,就算2000萬元賣掉,也完全不夠“連本帶息”4000萬元的購房成本。“我現在不想賣房,賣掉也抵不上債務,反而大家擁過來要我還債,不賣還有個房子。”“如果當時500萬定金不要了,我也就虧個500萬元,最起碼比現在虧損2000萬元要好很多。”
“虧的多,賺的少。現在 ,80% 的人(炒房者)還套在里面,資產被掏空且已經資不抵債,只有兩成溫州炒房者全身而退。”溫州資深炒房者陳先生認為,融資比重過大,財務成本很高,盡管之前房價翻番,但炒房者在頻繁交易中,所得利潤比較有限。
B 七成炒房資金來自借款,高位介入者被套牢
張鳴說,他們所用的炒房資金,70%來自銀行或社會融資,現在下跌百分之三四十,再加上融資利息成本百分之一二十,即便現在把房子賣掉,還有百分之一二十的資金缺口。
據記者調查,2009年初,在防通脹氣氛中,溫州房價先于全國開始飆漲,且一直持續到2010年底。其間,溫州炒房者幾乎陷入瘋狂狀態,期房外加價幾百萬元司空見慣。
在2009~2010年這輪房價高漲中,溫州炒房客主要由50%的企業主、20%的專業炒家,還有30%的官員和跟風者組成。高峰時,有些炒房者一年至少交易幾十套。七八年來,盡管經歷多次房地產調控,但對溫州炒房者影響不是很大。張鳴說,以前房價比較低,一套房子交易少的賺一二十萬元,多的賺三五十萬元。
但真正的“分水嶺”出現在2010~2011年期間,“限購令”等房地產調控政策迭出,張鳴等眾多高位介入的溫州炒房者開始套牢。
由于房價快速上漲,炒房動用資金量大,一般投資人已經難以撬動。記者調查發現,之前溫州高利率的民間借貸資金,一部分通過企業、炒房者流入房地產市場。一位房產中介人士說,開發商高息融資建房,炒家高息借款炒房,已經成為業界公開的秘密。
高比例融資,過度房產炒作,在房產調控、民間借貸危機中,溫州炒房者的恐懼隨之而來。
C“卷土重來”只是傳說,投資樓市不被看好
除了炒作本地樓市外,之前溫州炒房者還在全國各地買房,其中以杭州、上海等地為重點,其房源占比較大。張鳴說,一線城市房產調控,房產“剎車”,30% 的溫州炒房者已經退出市場;剩下來的一半炒房者,在房價下跌 、融資成本重負下,變賣房產也已經資不抵債。最后百分之二三十的炒房者,資金鏈估計也只能撐到今年年底。
最近有傳言說,溫州炒房客卷土重來,深圳等沿海城市成看房熱門。“現在問題都解決不了,不可能去買房。”對此,張鳴、陳先生均認為,這極有可能是開發商,借用溫州炒房客名義,人為炒作提振樓盤銷售信心。
“現在去買房,我們有心也沒力。”張鳴說,目前溫州大多數炒房者被深套,沒有多余資金再去外地買房。多位炒家、房產中介人士向記者表示,現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外地買房的溫州人,大多數為子女讀書 、養老度假、經商等剛性需求。或許幾年后,這些房子在完成使命后會被賣掉,但他們并非以炒房為目的。
多位中介人士向記者反映,大量溫州炒房客已經完全敗退,且三五年時間里很難恢復元氣。更關鍵的是,盡管信貸加大、通脹壓力猶存,但“限購令”等調控政策繼續執行,房價不可能出現大跌或大漲,炒房者對房地產投資前景已經不看好。
據《第一財經日報》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劉寶中]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