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青島就是為東山再起
2011年是萊蕪傀儡戲商演最多的一年,老人們算了算,大家一共演了12場,掙了8000元,平均到每個人不到500元。
2009年,老人們終于找到了兩個傳人,李長坤的兒子李國業和侄子李昌業,兩個人均是40歲出頭,目前一個負責電子琴,一個負責笙。“兒媳婦和侄媳婦一開始都不同意,這都是我動員了好幾次才動員來的。為了讓他們來學,我們和他們還有協議。”李長坤說,所謂的協議,就是不能耽誤兩人“年輕人”的正常工作,他們只能在業余時間搞這個。而這兩個人的正常工作是幫人在辦“白事”時吹嗩吶——單靠這個,一個人一個月就能有將近3000元的收入。
老人們說,戲團現在有40多個木偶,2011年,他們為這些木偶到周村新買了一些衣服,已經花去了4000多元,要是為木偶換頭大約得花4萬元,這筆錢誰來出,他們不知道。
賈家洼村的老藝人們把這次到青島參加非遺節,視為和當年到大明湖畔演出一樣重視 。“我們想借這個機會,讓更多的人知道萊蕪傀儡戲。”老人們說。
拉線獅子也有失傳之憂
去年的非遺節上,來自日照的69歲老人楊淑學表演的拉線獅子受到了觀眾們的歡迎。老人今年又來參加非遺節。
1942年,一個游方郎中來到日照高興鎮開了個藥鋪,郎中平時就喜歡玩拉線獅子,楊淑學的父親跟著郎中學到了這門藝術,隨后傳到了楊淑學手中。眼下,拉線獅子已經是日照市級非遺項目,2011年申報了省級非遺。
楊淑學眼下最大的擔憂就是后繼無人。“去年是參加商演最多的一年,我們6個人演了十幾場,樂手們一場能掙幾百元,我一年下來算算掙了5000多元吧。”對于一個老人來說,5000多元尚能接受,可要是培養一個年輕人學拉線獅子 ,年收入5000元是沒有任何吸引力的。“我有兩個兒子,現在動員了一個跟我學,他現在水平比我差得太多,關鍵是他不上心,更多的是為了陪陪我而已。”
楊淑學去年在日照參加了一個企業的慶典,與黎明、馮鞏、宋祖英這些大腕同臺演出。這場演出之后,楊淑學看到了機會,“就得力爭多露臉,多參加大型演出。露臉機會多了,人們才會注意到拉線獅子 ,也有發揚這項藝術的機會。”
本版文/記者 李兵(署名除外)
嶗山非遺節邀您賞民俗
觀國家級非遺項目展演,逛王哥莊文化大院,嘗絕味美食小吃,戴龍年龍帽,賞嶗山民俗風情。2012嶗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將為島城市民奉上精彩絕倫的新春文化盛宴。
隨著籌備工作接近尾聲,2012嶗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定于2月5日上午9時30分正式拉開帷幕。目前,嶗山區世紀廣場已裝扮一新。長24米、寬16米的主舞臺已搭建完畢。舞美設計突出龍年元素,運用青銅器中的龍紋銘飾、各種書法字體的“龍”字,突出中華民族的龍圖騰文化。扇面、屏風、鏤空裝飾等有機組合,整體呈現濃郁的傳統文化特色。背景板鑲嵌嶗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節的標志,彰顯著節會的品牌特色。傳統工藝品展銷攤位首次改為室內,吸引國內知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展銷活動,設置民俗展示區、民俗小吃區、書畫金石區,包括烙畫、剪紙、泥塑、面人 、布藝等民間傳統手工品的制作,讓觀眾親身感受、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整個節會現場以中國紅為主色調,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息。
據統計,參加活動的群眾文化隊伍總數達到150余支,專題展銷攤位達到200余個。五天七大類30項文化活動,2012嶗山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邀您共賞嶗山民俗風情畫卷。
“非遺”成蘿卜會新熱點
一幅高密剪紙報價一萬元
文化街古玩城四樓,一幅嵌著8名老壽星的“壽”字剪紙,報出的價格是1萬元,高密剪紙藝人的身邊,圍著不少想拜師學藝的青島市民;一天兩場的即墨柳腔表演,吸引了老人,也吸引了孩子 ;孫臏拳和浮山高蹺的表演,則給蘿卜會的東西兩個分會場帶來人氣……2012年青島(市北)蘿卜會·元宵山會進行了5天,除了熱鬧的小吃攤,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以及表演,成為會場最大的熱點。
老戲迷占座聽柳腔
2012年的蘿卜會,因為美食區和商貿區搬到了沾化路和濱縣路上,寬敞的昌樂路文化街一度很冷清,不過,2月2日、3日,文化街上熱鬧起來了,熱鬧的原因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即墨柳腔開唱了,并且,即墨柳腔的“粉絲”中,不僅有老人,還有不少中年人和孩子。
3日上午8時30分,離柳腔《借親》開演還有一個半小時,工作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搭建舞臺,已經有幾位老人早早地拿著馬扎在臺下占座了。演出開始后,前來看戲的人更多了,有老年人,中年人,還有孩子 。坐在最前排的邵老先生已經73歲高齡,他特別喜歡看戲,尤其是柳腔,唱戲時用的是方言,聽起來特別親切。
一幅剪紙報價一萬
此次蘿卜會,市北區從高密請來了兩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加展覽,一個是剪紙,一個是泥塑,兩大展覽都在古玩城四樓,也吸引了不少島城市民。
百壽圖、百福圖、昭君出塞……在高密剪紙展區,一幅幅裝裱精美的剪紙作品,引得參觀者嘖嘖稱贊,這些剪紙作品的價格也不菲。一幅“壽”字剪紙,中間嵌著8位姿態各異、又都栩栩如生的老壽星,這幅剪紙作品的報價是1萬元,這幅作品的名字叫《八仙慶壽》,曾獲第八屆民間文藝“山花獎”剪紙藝術類銅獎。
帶來這些高密剪紙作品的是剪紙藝術家李金波,他從小學起就喜歡剪紙,姥姥手把手教他,可惜,姥姥去世得早,剛剛學有所成的李金波只能靠自己摸索著去進行剪紙工作。
展會成“非遺”推廣平臺
作為孫臏拳的掌門人,每天上午8時,77歲的孟憲堂都會像往常一樣準時來到櫸林山公園旁邊的一個小山坡上,指導弟子們練拳。2日、3日兩天,他們剛剛在蘿卜會上進行了表演 ,也引起了很多人叫好。記者采訪獲悉,借助節會推廣“非遺”項目,已成眾多“非遺”項目發揚者的共識。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