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
千瘡百孔水渠穿上“皮夾克”
剛給膠州灣大橋穿上“防護衣”,青島沙木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的老總楊勇又開始忙碌著給書院水庫“穿衣”。楊勇的電話響個不停,又接了一個南京的項目,“自從引入了青島理工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研究的聚脲技術以后,來找公司合作的人一個接一個。”最近一天只能睡5個小時的楊勇說。
11月1日中午,記者來到了城陽區的棉花社區,在距離書院水庫引水渠200米的地方,一個大約25平方米的簡陋帳篷被搭建起來,所有的人還在工地上忙碌著。
“這邊再用點力,涂均勻、抓緊跟上。”被稱為“中國聚脲之父”的青島理工大學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長黃微波教授,一直在不同的工地關注著其科研成果的轉化,他穿著紅色制服在現場指點技術工人。技術工人右肩扛著60多米的白色長管子,右手持“噴槍”,左手扶著加熱的管子,管子像“蛇”一樣纏在技術工人的身上,噴過材料以后,千瘡百孔的水渠變得平滑透亮,像是穿上了“皮夾克”。
減少飲用水滲漏三成以上
這些技術工人被黃微波稱為“槍手”,管子的另一端接的是兩個大桶,一個是紅色的,一個是藍色的,紅色大桶里的料為淡黃色的,藍色大桶里的為灰白色,看上去黏稠度類似于蜂蜜,聞起來沒有任何味道。在機器的作用下,兩個桶中的料被輸入到白色管子中,按一下接在“槍”上的按鈕,兩種料混合噴出,呈現灰白色。黃微波說:“其實想要什么樣的顏色都可以噴出,兩類料中淡黃色的是必備的,另一類料可以根據需要的顏色配置。”
記者爬下兩米深的水渠,看到水渠地面坑坑洼洼,這部分就是還沒有穿上“防護衣”的地方,再往前走一段,是表面比較干凈的地方,“這是經過處理的。”黃微波說,經過“槍手”們加工,噴完料的水渠地面走上去有彈性,十分平整,看上去像鋪了一層皮質的地毯。
“由于水渠時間長了,水渠的混凝土結構等都出現了裂縫 ,造成了大量飲用水的浪費。”在現場負責整個書院水庫項目工程改造的尉世強經理告訴記者,經過公開招標,他們選擇了“聚脲”技術,給水渠穿上這層“皮衣”后,至少可以減少三成水滲漏浪費。
大橋
噴上材料,一百年不會變
“京滬高鐵、膠州灣大橋跟書院水庫采用的技術是一樣的。”黃微波說,采用聚脲技術后,壽命在100年左右,跟膠州灣大橋的壽命一樣,經過實驗驗證,其耐沖擊、耐老化、無毒,“這項技術是21世紀最有發展前途的高新技術之一,中國已經成為引領該技術的先鋒,青島成為該技術的發源地,美國的波士頓地鐵、韓國的仁川機場也都采用了這項技術。”
據介紹,今年7月20日到9月20日,他們在青島膠州灣大橋進行了兩個月的作業。黃微波說,因為遠離海岸,沒水、沒電,他們只能租了一個20噸的大木船,用于放各種設備和發電機。“雖然比較困難,我們還是克服了,給膠州灣大橋穿上‘防護衣’后可謂刀槍不入,甚至可以稱之為‘防彈衣’。”黃微波說,給他們開船的于師傅,完工以后用刀子在橋墩上割也割不動,他驚訝地說:“用上這樣的材料200年也不會壞!”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