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信報》社區活動
《城市信報》
《濰坊晚報》義賣活動。
《濰坊晚報》
《半島都市報》自1999年創刊以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并迅速成為青島市第一大平面媒體。面對現有成績,半島人沒有居功自傲、躑躅不前 ,而是努力開拓新的市場,豐滿半島都市報系的羽翼:先是“引進來”,改版《城市信報》;二是“走出去”,整合《濰坊晚報》。雖然當初難免忐忑 ,但事實證明,這兩步棋走得對,走得妙:經過半島人的努力和拼搏,《城市信報》已發展成為青島的第二大平面媒體,《濰坊晚報》發生了質的變化。
《城市信報》: 落地青島,辦最有用的報紙 2009年5月18日,作為大眾報業集團旗下的城市生活類晨報,《城市信報》全新改版,納入了半島都市報系的運作,面向青島市全面發售 。發售之初,《城市信報》即把“辦最有用的報紙”作為自己的宗旨。“有用”二字說著簡單 ,但真正實施起來,又談何容易?“有用”意味著要敢于承擔責任;“有用”意味著不僅要放眼時勢,更應貼近民生;“有用”還意味著老百姓真正能把《城市信報》作為知心朋友:您愿意訴說,我們更愿意傾聽。
以力度震動業界以溫度感動讀者 2010年初,《城市信報》推出“源頭探訪”和“新聞調查”這兩大特色欄目。其中“源頭探訪”欄目定位于探究新聞本源,通過探訪告知讀者應知但還未知的事實真相。這些新聞證據充分 、采寫扎實,多通過記者暗訪和臥底采寫而成,給人以極強的沖擊力。2010年全年,《城市信報》共推出源頭探訪200余篇,見報500個整版以上。其中“臥底北海傳銷”、“暗訪美容院”、“揭秘真假茅臺”等作品在社會上都產生不小的影響。
2011年初,《城市信報》在上述特色欄目的基礎上再次推出了“信報實驗室”欄目。該欄目通過嚴密的實驗設計,幫助讀者鑒別優劣、評判真偽。“信報實驗室”在全國平面紙媒中屬于首創,《城市信報》推出后,不少媒體紛紛效仿,開創了一種新聞欄目的新模式。
《城市信報》還通過一系列的新聞援助策劃與讀者進行互動。2010年冬,《城市信報》在玉樹地震后不久,策劃了“災區孤兒捐助活動”,僅3天接受棉衣棉被和文具等物品的捐贈6000余件,捐款近萬元。同樣在2010年,《城市信報》策劃了對青島大學白血病學生小花的援助活動,通過這次活動,小花前后收到捐款50余萬元,時至今日,小花的白細胞數目已經恢復到正常水平,這個孩子在全社會關愛下已獲重生。
用老百姓的語言講述老百姓的故事 自發行之初至今,無論是新聞報道、版面設計還是新聞語言上,《城市信報》一直追求一種清新、雅致、平實的風格。“城市一天”講述的是城市中的新鮮事,“信息超市”提供的是貼近生活的服務類資訊,“熱線互助”反映的多是百姓的家長里短。在所有這些版面下,每一篇新聞都盡可能地擺脫書面語言的束縛,一些口語化、方言化詞匯的出現,讓人讀來如同朋友間的親切交談。
在一系列優質新聞報道的促進下,《城市信報》的發行量開始節節攀升,2009年8月份,短短3個月時間,《城市信報》的日均發行量突破82萬份,一躍而成為島城發行量第二報紙。伴隨著發行量的攀升,《城市信報》的覆蓋面也迅速擴大,在繼登陸動車、輪渡后,又成功登陸山航、東航,隨航班發往全國各地。此外,《城市信報》還發揮酒店、銀行等窗口單位的獨家發行優勢,加大發行力度,精確覆蓋高端客戶群,打造成“黃金受眾”所喜愛的時尚、特色報紙。
以獨家大策劃帶動品牌影響力和效益 “信報秒殺集結號”、五四廣場唱響沂蒙紅歌、青島最男人評選、青島最女人評選、熱吻2010、理財師大賽、信報服務進社區、首屆社區紅歌大賽、封面麗人評選、高校麗人選拔賽、義賣信報救助寒門學子、信報進校園等活動在島城掀起了一場策劃風暴,多項活動成為不可復制的經典之作。而《 城市信報》的周刊陣地開啟的香車美女、四個小嫚探樓盤、家有喜事等特色欄目更是為讀者們所喜愛。以活動帶動品牌影響力,信報獨家策劃“強勢出擊”,在島城市場搶盡風頭,廣告經營同比增長10倍以上,成為青島報業市場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