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題 委員代表建言用工荒 第一步:漲工資 “年前加薪三五百,年后全員到崗” 市政協委員、海隆達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可平告訴記者,他的公司有200多個職工,不少是外來務工人員,“年前我給每個人加薪,他們的月工資增加了300元到500元不等,等到年后上班的時候,這200多人全都回來了”,王可平說,工資待遇是第一標準,再加上人性化管理,才能留住人。
王可評說,“在山東部分地區,近九成的企業出現了招工困難,光青島1021家企業用工缺口達到2.3萬人,其中多數分布在操作類工種”,缺工工種的工資相對偏低,當地的消費水平與工資不成比例,“企業要想解決這種現象首先要正確處理好自己和農民工的關系”,王可平提出,企業要把農民工當作城市人來對待,真正讓農民工體面勞動、愉快生活。
第二步:住進保障房 “向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住房,留住人和心” “外來務工人員為青島奉獻了很多 ,是重要的建設者”,市人大代表馬鴻冰說,解決用工荒其實重要的是留住人,“給他們一個留下的理由,外來務工人員最大的壓力應該是來源于住房,讓他們安心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讓他們有歸屬感”,馬鴻冰說,留人關鍵是留心,因此,他在這次人代會上專門提出《關于應給新市民集中區域建廉租房、公寓等保障房的建議》,馬鴻冰說,很多外來務工者沒住處,每當過年過節,他們還要走進擁擠的車廂和汽車。
記者從政協會議上得知,市政協委員張健也關注外來務工人員在青島的生存狀態,并提出,目前青島為引進高科技人才制定了住房、福利等相關政策,但絕大部分普通新市民人群的居住問題是他們留在青島的最大的難題,他們也是青島重要的建設者,但是他們許多人沒有固定住處,“建議為他們建一些公寓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讓他們能安心工作,更好地為青島建設和發展服務的同時也享受到青島發展的成果,加強青島的社會和諧”。
第三步:打破城鄉二元結構 “要讓勞動者有幸福感、歸屬感和尊嚴” 市人大代表劉贊松表示,對于用工荒的問題他最有感觸的是,現在他明顯感覺到,城鄉兩個層面的勞動力,已經有了明顯往一塊轉的趨勢,“如果還要硬性地將城鄉勞動力這兩個層面劃上非常明顯的界限,肯定難以為繼”,劉贊松說,要一視同仁,對勞動者加以關懷,為他們提供除了生存之外的精神層面的需求和滿足,讓他們有幸福感、歸屬感,有尊嚴。
劉贊松說,現在再讓一個小伙子在城里干一年活,過年回家跟老婆團聚一次,“這種時代已經過去了,他所需要的除衣食住行之外,其他精神的、人文的關懷也得有,這些都有了,他就把這里當家了,孩子可以在這里上學,老婆可以在這里就業,政府提供經適房或廉租房住著,如果解決到這種程度了,城鄉二元結構一下子就合成一塊了”。記者 郝春梅
◎打工者心聲 我想有個家 “在青島打工太辛苦”,來青島打工已經六七年的劉海告訴記者,他跟父母、妻子和孩子合租了一個小套二,“一個月光房租就要800塊錢,還是在滄口這邊”,劉海表示 ,青島的軟件 、硬件都很好,但就是像他這樣的外來務工人員生活壓力太大,“孩子上幼兒園要花錢,最便宜的也要五六百,我們一家人吃飯要花錢,我和媳婦的工資都不到2000塊錢,養活這一家子很不不容易”。
劉海提出,自己已經為青島奉獻這么多年了,可是一直也沒有享受到任何政策,“像廉租房,要是我們這些人也能申請多好啊”,劉海表示 ,他的一些撐不住的老鄉已經選擇回臨沂老家了,“有時候孩子老人長點小病,交房租的錢就很緊張,這樣的生活很容易斷弦,沒有安全感”,劉海表示,打工這么多年了,還是一個打工仔,“還是這個城市的邊緣人,漂泊者啊”。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宋濤]
相關專題:
2011青島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