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需見面會(資料照片)
2月22日,本報A6~A7版報道了
《是什么留住了農民工外出打工的腳步》,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產生節后用工荒的原因。
與進城打工這些人的“不慌不忙”相比較,島城各大高校的畢業生卻“火急火燎”了。2月21日,正月初八。一大早 ,在海爾路人才市場門口等候了許多大學生,門一開,人群涌入,寬敞的三層樓立刻就被大學生擠滿了。“想找個好工作就得提前動手,提早準備,自己著急啊。為了能盡快落實工作,我初五就回來了,四處投簡歷。”他們奮力挪動著身體,一家一家地看過去,著急的心情從他們那迫切的眼神就可以看得出來……
◎三個案例 留在青島還是回老家哪里待遇好,哪里更現實 島城每年有幾萬大學畢業生,他們有的一畢業就選擇了回生源地就業,有的則選擇在青島工作。那在青島就業與回老家就業相比,哪個更現實。其實最大的“現實”就是:每月能拿到多少薪水,生活成本有多大。
兩個大學生的不同經歷 2007年,老家在煙臺的王偉民從一所重點大學畢業,和同學張愛華一起來到青島,從企業基層做起,月薪只有1200元,勉強能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過了一年,張愛華決定離開青島,張愛華說:“我的家鄉正在大發展,我還是回去弄點事情干吧。”
接下來的兩年,王偉民在青島找到了好機會,去了一家外企,月薪也超過了3000元,短暫的高興過后,卻發現了生活在青島的不易:房租每月要800塊錢,一周去一次超市,只買點生活用品就進去幾百塊,在寫字樓附近吃個盒飯最少也要10塊錢……這樣下來,一個月剩不下多少錢,買房子更是連想都不敢想。
而張愛華回到老家濰坊后,憑著在大學里學的農業科學技術,干起了蔬菜種植。不出一年就賺到第一桶金,置辦了自己的房產,蓋起了3層小樓,父母也都在身邊,還可以互相照顧。
研究生畢業回老家就業 小杜2009年從青島某大學研究生畢業,讀研之前,他在大學里做了兩年輔導員,并且帶了一批本科畢業生。
“我2004年本科畢業的時候,選擇了留校做學生輔導員,每月2000塊錢的工資,時間長了覺得有點少。”小杜說,“都知道青島的消費高,時間長了我就有了讀研的打算,希望畢業后能找份薪水更高的工作。但是,2009年研究生畢業后,發現就業更難了,一番權衡后,我選擇了回老家濟寧,現在在事業單位上班,雖然工資還是2000多元,但老家消費低,生活壓力小了,很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