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提高辦學質量,兒童之家經常邀請歐美幼教專家前來給家長講課。
種茶葉的茶農合辦茶葉合作社,養鮑魚的漁民合開鮑魚合作社,那么養孩子的家長能成立育兒合作社嗎?青島開發區就有這么幾位幼兒家長,因對傳統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不能茍同”,竟自己出資出力為孩子合辦了一個可實現幼兒園功能的“育兒合作社”。這11名家長中有6個大中專院校教師,有3個擁有碩士學歷,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在當地已小有名氣的合作社正打算申請辦園資質,用以實現自己全新的幼教理念。
據了解,像這樣試圖嘗試新幼教理念的私立幼教機構島城不止一家,但因其規模小、育兒理念特殊等原因,很難通過教育部門審批成為正規軍,因此也面臨著教師難聘、辦園經費不足、陷入監管真空等困境。市民究竟有沒有自辦幼兒園、探索并實踐新育兒理念的權利?他們的出路在哪里?記者近日進行了探訪。
■事件 六家長為兒女自辦“幼兒園” 在開發區長江東路上,坐落著一家只有11個孩子的幼教機構。因為至今仍在辦園資質申請中,辦園者故意避開了“幼兒園”的稱呼,暫為它取了個普通名字:兒童之家。不過這個“幼兒園”并不普通——它的創辦人是其中6個入園孩子的家長。
大學教師挑戰幼教 “我想讓我女兒做個真正的小孩,這就是我辦園的動力。”韓立軍是兒童之家創辦人之一,她的正式身份是青島理工大學教師,碩士學歷,工作穩定,自辦幼兒園并非心血來潮,而是想讓孩子受到更開放的教育。
“女兒在家,我們充分鼓勵她發表意見,要這樣放幼兒園就討人嫌了。”韓立軍說,為了便于管理,幼兒園孩子們的行動必須是整齊劃一的,聽話的被授予小紅花,不聽話的則被告知:你這樣做是錯的,在這件事上你不如別人,“孩子越來越聽話,創造力和實踐精神卻被慢慢打磨掉了”。
2008年3月,韓立軍為在一家普通幼兒園入托的女兒辦理了退園手續。同年4月,她與另外5個好朋友一起,為自己的孩子們親手操辦小班制幼兒園。
對孩子說“不”成禁忌 6個家長租下一套200平方米的套房做場地,聘請了兩位有過幼教經歷的朋友擔任老師,雖然園內設施比較簡單,“軟環境”營造得卻很溫馨。
“傳統幼兒園的老師總是有無上權威。她們語調很甜美,說的話十句卻有八句是命令或者評價。”這樣的話語包括“今天某某表現很差”、“給我把飯扒干凈”、“你不能這樣畫”等等,“無形中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壓抑了”。
而在兒童之家,老師們的禁忌之一就是,盡量避免“不準”、“不允許”、“不行”等句式,“只要肯動腦,大多數帶‘不’字的禁令,都可以換種方式表達,而且效果更好 。”教師王守茂舉例說,如果有孩子欺負同伴,老師會用“小朋友很疼,你必須道歉”代替一句簡單的“不準打人”。
以玩為主不教算術識字 今年以來,又有5個家長先后帶著孩子加入,兒童之家入園人數達到11人。11個孩子家長中,有6名教師,有3人擁有碩士學歷,他們全都極力反對過早開發兒童智力。因此,算術、識字等課程在兒童之家完全沒有,手工、音樂、涂鴉、園藝、生活自理等活動排滿了日程;傳統幼兒園幾乎已經“絕跡”的郊游,是孩子們每個周四的必修課。
青島理工大學教師張漢英也把自己的三歲小女兒送了進來,他向記者坦言,看著普通幼兒園的孩子又是學珠算又是學鋼琴、小提琴,“大人小孩都有壓力!”這樣的提早教育、過度教育,稍不注意就為將來孩子厭學、低學習能力埋下伏筆。而在兒童之家,孩子們沒有一個被強行送往特長班的,只有韓立軍的女兒點點,“哭著喊著要學跳舞”,家長才給她報了個名。
■探訪 “兒童之家”遭遇身份困擾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兒童之家的辦學模式有了很大進展:租下了獨棟別墅當場地,選定了奧地利教育家魯道夫·史代納的華德福幼教理論作教學指導,不時邀請國內外專家前來交流,把幼兒課程延伸至對家長的教育……然而,漸入佳境的兒童之家面臨著一個無法回避的困擾:因其規模小、投資有限,家長們很難申請到正規辦園資質,這不僅會讓兒童之家背上“黑幼兒園”名聲,也制約了教師引進和辦園水平升級。
辦園一年名聲傳遍島城 12月4日,記者前往青島開發區長江東路兒童之家進行了探訪,這個藏身于別墅內的育兒班規模很小,布置卻很溫馨;幾位老師對孩子的談話沒有命令和指示,只有平和的建議、提醒;師生之間也均用“昵稱”,比如孩子們奶聲奶氣地稱呼王守茂老師為“王王”,稱黃禹蓮老師為“黃黃”……
“7歲以前的孩子身體成長極其迅速,在他們的意識中,自己和世界是一個統一體,周圍一切都影響著他的生長 ,我們要給他們友好 、安全的環境,信任他們有自己的成長和學習動力。”王守茂說。
王守茂本人,也是一位在德國深造過多年的幼教專家,像這樣的海歸幼教,即使在島城公辦園里也不多見。兒童之家雖不主張早教,卻非常注重對家長的同步教育,每個周末都要求家長到園內學習、讀書或聽講座。5月份以來,通過老師和家長們的邀請,已先后有瑞典、菲律賓等國家的華德福幼教專家多次前來傳授育兒經,這些信息通過兒童之家的博客公布后,吸引了黃島以及市內四區大量家長前往學習。
沒有正規資質不敢擴招 據了解,兒童之家的入托費并不便宜,每個月1200元錢,但還是有家長愿意送孩子進來。針對這樣的成績,創辦者們卻高興不起來:兒童之家并沒有辦園資質,這里只不過是幾位熟人共同開辦的“育兒合作社”,教學、安全、衛生等問題家長親自監督、責任共同分擔,不用考慮太多法律問題;但是一旦對外招生,恐怕將背上“黑幼兒園”之名,也將面臨師資匱乏、缺少相關部門監管等困境。
為此,今年夏天,兒童之家開始申請正規辦園資質,王守茂老師甚至找來了投資人,按照教育部門的指導,為孩子們先后拓寬活動場地,規范消防安全通道和廚房衛生設備,并增聘了經驗豐富的幼教助手。在家長們看來,兒童之家的現有條件已完全達到小型幼兒園的規模,但王守茂依然憂心忡忡,“這么小的幼兒園,很難申請到辦園資質。我聽說去年一年,整個黃島僅審批下兩家新幼兒園,都是面積2000平方米以上的”。
■爭議 “另類”育兒觀挑戰傳統? 記者調查發現 ,放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國內外“新潮”育兒觀念的幼教機構在島城遠不止一兩家,近幾年來走紅國內的“巴學園”模式、蒙臺梭利模式、華德福模式等均有人涉及。這些“另類”幼兒園多為私立園,絕大多數沒有正規辦園資質,最少的學生保有量也就二三十人。對于它們的存在 ,島城一些幼教專家提出了質疑。
小型“幼兒園”難獲審批 與一些針對低收入市民或外來務工者的普通社區幼兒園、小型托管班不同,這些“地下幼兒園”收費并不低廉,入托費幾乎都在每月千元以上 ;由于沒有辦園資質,其招生不靠打廣告,只通過印發傳單、家長鄰居口耳相傳甚至寫博客來進行。
“我們不想標新立異,而是確實有自己的一套教學理念,要不然也不會有這么多父母認可。”在嶗山區一家不愿透露名字的“地下幼兒園”里,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園長本人曾在公立園從事多年幼教工作,近幾年又參考了北京著名的民辦幼兒“巴學園”辦園模式,一心想要給幼兒營造一個輕松、人性化的成長環境。他們的機構7月份開始運行,半年內就有20多個孩子入園,一些家長甚至是聽鄰居介紹后慕名而來的。
“我們也有苦惱。今年7月份就開始申請辦園資質了,也按教育局指導完善了園內師資和設施,可現在辦園手續還在審批。”這位負責人說,由于嶗山區的小型私立幼兒園市場已趨飽和,拿到辦園資質非常不易。
小眾化育兒觀待驗證 據市教育局基教處工作人員介紹,社會力量申辦幼兒園,不僅有活動場地、師資和教學設備等方面要求,還須經過消防安全、食品衛生等方面的多項審核,成本非常高昂 。不過,類似的小型私立幼兒園,規模小、投資少導致的辦園資質難申請還只是其困擾之一。其教育理念以及教學質量是否過關,才是教育部門以及島城一些傳統幼教專家最為擔心的。
“傳統教育里,好的一面占絕大多數。一些私立園偏向于擯棄傳統,這一點是值得商榷的。”島城幼教專家、青島市實驗幼兒園園長寧征表示,其實,不管傳統教育、蒙臺梭利教育或是華德福教育,他們的精華部分都是相通的,都強調對孩子的關愛、對心智潛力的培育,“關鍵還是要看執行者怎么樣,要看教師究竟有沒有愛心和能力”。
至于開發區幾個家長精心創辦的兒童之家,寧征表示,要探討一套教育模式是否正確,只能看實踐成果咋樣。寧征建議,如果家長們遵循基本的教育規律和兒童成長規律,相關教育部門不妨也多給予其幫助和指導。
■點評 探索性的社會辦學值得鼓勵 針對兒童之家這樣的幼兒園,除了提醒其注意遵循教育規律、提高辦園質量之外,青島市教育專家、青島市家長學校研究會副秘書長侯修圃也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現在上幼兒園的孩子,其家長剛好是 70后、80后,這一部分年輕人大都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視,而且也有許多反思和新觀點,對此,我們應該加以肯定和鼓勵。”侯修圃表示,與50后、60后父母不同,70后特別是80后年輕人沒有經歷過動亂和困難年代,而且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期許從孩子身上得到教育“補償”的心態較弱,再結合自身經歷的應試教育,一部分年輕父母不再強調對孩子的提早教育、灌輸式教育,而是試圖從更科學、更人性化的角度考慮子女早教問題,“近幾年在國內走紅的蒙臺梭利教育、巴學園式教育等,追隨者幾乎都是這一群父母”。
另外,侯修圃認為,在現有公立幼兒園教學力量不足的現狀下,出現一些新興的、探索性的社會辦學力量是值得鼓勵的。事實也證明,在我國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一些遵循新穎的、“小眾化”幼教理念的幼兒園,同樣獲得了巨大成功,這些民辦幼兒園還催生出了類似李躍兒、孫瑞雪等全國聞名的“草根”幼教專家,他們對推動我國幼兒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都做出了很大貢獻。 記者 高一靖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郭新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