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開始到現在,只有房子
陸彬,1982年11月出生于江蘇省江陰市 。2004年大學畢業后在上海晃悠了一年,沒有找到好工作。2005年跟一個朋友來到青島后,在一家貨代公司找了份差事,從此開始了在青島的生活。經過了四五年的打拼,陸彬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一切看起來似乎還不錯,只是他經歷過的酸甜苦辣會讓許多人找到共鳴。因為“房子也許會便宜”現在看來只能是個假設,所以“既然不會便宜,那還是咬牙去買房吧”。
“租房的歲月里,我做夢都想擁有自己的房子”
陸彬2005年夏天來到青島后,日子過得并不順心。他的朋友學的是汽車維修專業,所以很快找了一個工作,而陸彬學的是國際貿易,工作并不好找,因為學習這個專業的人太多了。夏末秋初的一天,他總算找到了一家他看著順眼而對方老總看他也順眼的公司。接下來的事情就比較容易了,試用、轉正、接單,賺工錢。
由于公司不包吃住,所以他和朋友一起合租了一套房子。房子是套二的,在臺東附近,月租700元,那個時候他的月薪不過1200元。陸彬每天坐1路公交車上班,因為他的工作地點距離1路公交車湖北路終點站不遠。在那套房子里,他度過了 2005年的秋天和冬天,還有2006年。
租住的房子總也不是那么順心的,2005年的冬天,吃夠了盒飯的陸彬打算自己開火做飯,弄點自己想吃的菜,不曾想,那個破爛的燃氣灶沒用幾天就宣告“罷工”,而房東也不給配新的,所以他繼續自己的“盒飯生活”。后來熱水器又壞了,房東弄了一個二手的來,結果還是故障頻頻。陸彬和朋友沒有辦法,兩個人只能去附近的大眾浴池洗澡。
“房子不是自己的,我不可能花錢去添置任何物件,租房的歲月里我做夢都想擁有自己的房子,可以不用吃永遠都是一個味道的盒飯,也不用跑過兩條街去洗熱水澡”。
“買房子就是掏空兩代人的荷包”
2007年是中國樓市值得紀念的一年,那一年,各地樓市的房價飛漲,不過這似乎跟陸彬沒有太大關系。第一,他只是擁有買房那么一個朦朧的夢想,第二,公司給他們單身的人租了兩套房子,以便解決他們的住宿問題。租住的地方離單位很近,直到后來,陸彬才明白單位為什么會提供住宿,從那之后他和同事們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才回家。
那一年,陸彬25歲了,在江蘇老家的父母一直擔心他的婚事。而陸彬也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娶一個當地女孩,婚后的日子會輕松一些。于是,他參加相親會,也讓同事幫忙尋找,但每一次只要提到“房子”這兩個字,他就發現自己特沒有底氣。只要一聽到他沒有房子,女方的態度就會發生比較微妙的變化。2007年,陸彬前后共接觸了5個青島當地的女孩子,均告失敗。
2007年的圣誕節,他去參加一個聚會,在現場遇到了來自淄博的小慧。兩個人互有好感,于是很快就走到了一起。經過了半年左右的交往,雙方打算步入婚姻殿堂。關于房子,兩個人打算先租再攢錢購買,可是小慧的父母卻堅決反對,并聲稱沒有房子就不會答應陸彬娶小慧。
無可奈何的陸彬向父母求援,一個星期后,陸彬的銀行卡上出現了30萬元,這是陸彬父母和爺爺奶奶的全部積蓄。小慧在大福源(現為大潤發)上班,所以房子就買在了那附近,一套75平方米的套二,單價為8000元/平方米,60萬元的房子讓陸彬背上了30萬元的貸款,他要還20年。買好房子已經是2008年12月25日,剛好是兩個人認識一周年。
“房子買好后,小慧的媽媽不再像開始時那么鄙夷地跟我說話了 。可是我沒有告訴她,買房子就是掏空兩代人的荷包”。
“還著房貸,過著日子,我的生命中從此只有妻子、孩子和房子”
2009年3月,陸彬和小慧終于在祝福聲中結為夫婦。婚后的生活,對于每個月要償還1900多元貸款的陸彬來說并不輕松。雖然職位和工資都已經提升了 ,但是他每個月4000多元的薪水只能剩下2000多元,再加上小慧每月的1400多元,還能夠滿足生活的日常需求,但是他們不敢亂花,因為一件衣服都要四五百元,隨便下個館子也得五六十元。
結婚到現在,兩個人都沒有添置太像樣的衣服,“還是節儉一下比較好,手里有錢心不慌呀。”陸彬想攢一些錢還給父母,畢竟他們也需要養老。
“時間過得好快,一眨眼我已經是一位丈夫了 。現在正在猶豫要不要給家里添口人,考慮到開銷,我多少有點擔心。不過,總還是要有個孩子的。還著房貸,過著日子,我的生命中從此只有妻子、孩子和房子”。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