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業是金融危機下最為人們關注的行業之一,關于房地產業是否應該被列入產業振興規劃的爭論也甚是激烈。3月3日下午,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房地產商業若納入產業振興規劃是短視。
納入振興規劃是短視
易憲容分析說,如果房地產業進入了十大振興產業規劃,其內容就是如何建立房地產融資渠道 ,如何讓房地產開發商以更低的代價獲得更多的資金,買房者可以進戶口,“這個規劃就是有問題的”。房地產規劃其實是房地產市場一個長期的公共性政策,它的推出要實現消費者、開發商、地方政府、銀行、中介機構等房地產當事人利益關系的平衡,而不能僅僅有利于某一方面,“現在的問題就是,房地產開發商希望列入產業振興規劃,那么這就不利于平衡利益關系,從而使之成為一個短視的救濟政策”。
易憲容還說:“實際上房地產市場的根本問題是發展過快,導致了市場泡沫和利益沖突。”
目前,許多購房者的感覺是,雖然房地產業舉步維艱,但房價并沒有真正降下來,原因何在呢?
易憲容分析,一方面是隨著房地產近年來的快速發展,開發商已經“賺到了大錢”,“財大氣粗,我就是要賣這個價,要買就買,不買就走”。再者,是開發商寄希望于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吸引居民購房。“不把房價降下來,虧的是開發商自己。比如去年年初時萬科就降價,而它恰恰就是去年國內房地產最大的贏家。”
購房入戶制造身份歧視
對于目前市場濃厚的觀望狀態,易憲容稱,一方面是金融危機下,居民對房價的預期改變了,認為還有下降的空間,另一方面則是目前的國家政策變化較多,人們還沒拿定主意。
目前,國內個別城市為振興房地產市場、鼓勵購房,開始醞釀實行購房入戶,易憲容認為,實行購房入戶是人為地制造身份歧視。“戶口是表明在一個人在某地的身份,但身份能用錢買嗎?這與現代文明是有沖突的。每一個人身份都是平等的,你可以工資比高,但是社會地位不會比我高。所以這是制造一種對身份的歧視。再者,這種做法也與憲法相沖突的 。在計劃經濟體制或許有一點用,但這是建立在錯誤的前提下的,我不贊成。”易憲容說。據《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