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里鄉親信用互保信用考核求助干部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幾乎很少跟銀行發生什么信貸關系,真要走上信用貸款之路,他們的信用何來?即墨北農商村鎮銀行行長姚玉海說,農民的信用評定是個系統工程。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雖然跟銀行聯了網,但是真正在網絡里面有記錄的農民少之又少。不過由于農村人口流動性比較小,銀行探索出了信用互保的新型工作方式。
針對實際情況,村鎮銀行推出了“五戶聯保”業務,也就是說,如果農戶想申請貸款,可以從自己所在鄉鎮找4個人為自己提供擔保,為了規避某些信譽不好的人結成聯保小組,“作為村鎮銀行,我們最主要的是要依靠當地的鄉鎮政府,展開農民信用等級評定。”姚玉海說,銀行自身一套詳細的評定農民信用的標準,包括他們家庭成員情況,勞動力情況以及收入狀況。但是真正調查起來,都會找村干部、鄰居等了解情況。
村鎮銀行還想出了“政府+農戶+銀行”的授信模式。跟即墨通濟街道辦事處楊家村簽署的《農民創業貸款協議書》就是采取了這種授信模式。
產業鏈條比較牢靠企業協會都可作保
“在農民信用評價還不完善的時候,企業信用,協會信用,政府信用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毛文利介紹說,當地郭河鎮印家灣村程義濤是個以養雞聞名的農戶,去年,他從仙桃北農商村鎮銀行獲得了20萬元貸款,養了18000多只雞,年收入近20萬元。嘗到了甜頭的他今年又向銀行申請并獲得了貸款,在這筆貸款的支持下,他又買了一個養雞場,一共養了近4萬只雞。仙桃北農商村鎮銀行推出的“協會+農戶+銀行”授信模式,解決了農村地區無擔保抵押、農戶貸款難的問題,目前該產品已累計投放400余萬元支持當地養雞戶。
毛文利說,所謂的“協會+農戶+銀行”的模式,就是村民出錢加入到具有法人資格的行業協會,協會把這些錢存到銀行作為擔保金,銀行根據擔保金的數量再放大一定的倍數,這樣以協會的名義進行擔保,解決了農民和銀行的后顧之憂。
除了“協會+農戶+銀行”的模式之外,“公司+農戶+銀行”也是村鎮銀行賴以解決農民貸款的出路。姚玉海說:“我們正在跟即墨當地的一家大型飼料加工企業進行接觸,養殖農戶是這些企業的客戶,而養出來的豬和雞,又可以再賣給飼料加工企業。這樣,企業其實掌握著整個產業鏈的兩個環節,加上農戶,產業鏈就基本形成了。”“龍頭企業可以成立擔保公司,給那些養殖大戶提供購買飼料和雞豬等的貸款,而農民的經營權可以反擔保給經銷商或者企業,這樣一來,銀行的風險就大大降低了。”姚玉海說,開業到現在,他們主要做的工作除了和企業聯姻,就是找到當地的政府部門,一起搭建起為農民創業貸款的安全網。
仙桃北農商村鎮銀行行長毛文利說,今年以來,他們以“協會+農戶+銀行”的模式發放的貸款有400多萬,而以“小型擔保公司+農戶”的模式發放的貸款有500多萬,這兩項占了整個村鎮銀行貸款的70%以上。
本版文/圖 本報記者 楊冰(署名除外)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