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年俗知多少 | 臘月二十八:貼花花 把面發(fā)
2023-01-12 10:26
大眾報業(yè)·半島網綜合閱讀 (67700) 掃描到手機
中國民諺稱“二十八,把面發(fā)”、“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臘月二十六、臘月二十七準備了過年要吃的肉類后,到了二十八這天,就該準備面食了。過去還沒有發(fā)酵粉等物,普通的面提前幾天做好了容易壞,只有發(fā)面不愛壞,于是人們就在二十八這天發(fā)面,準備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時,這也是因為舊俗認為初一到初五期間不能動火蒸饅頭的緣故。
【民間習俗】
發(fā)面
臘月二十八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兒饃饃兩笸籮”;河北人則是“蒸棗花”預備除夕祭禮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饃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這天才“把面發(fā)”,等到二十九才“蒸饅頭”。
貼花花
臘月二十八除了要發(fā)面以外,還要“貼花花”,也就是貼年畫、貼春聯和貼窗花。其中貼春聯的習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典術》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到了五代時,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學,他每年都命人題寫桃符,成為后世春聯之濫觴,而題寫于桃符上的“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便成為有記載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副“春聯”。后來,隨著造紙術的問世,才出現了以紅棗花紙代替桃木的張貼春聯的習俗貼窗花。
打年糕
年糕是黏米面或粟米面加大棗或豆蒸制的食品。春節(jié)期間制作的糕稱之為“年糕”,因為“糕”與“高”諧音,吃年糕含有“年年高”的美好祝愿。
- 半島涂圖丨“知了”知多少?一口知了猴,咬出這么多故事
- 泰康人壽青島膠州支公司金融知識普及——保險知識知多少之保險等待期
- 二月二吃炒豆:龍身馱炒豆,傳統(tǒng)年俗竟煥發(fā)出新光芒
- 特別策劃|廿八把面發(fā),發(fā)面味正添喜色
- 學習新語|跟著總書記一起領略年俗文化
- 民俗文化體驗要靠搶!嶗山區(qū)圖書館的這場迎新春年俗文化市集太火了!
- 半島聚焦丨“花式”滿減、優(yōu)惠套餐……外賣食品浪費,平臺商家“隱形套路”知多少
- 警惕保險消費陷阱:直播里的“叫賣式”醫(yī)療險、“1元購”套路、把保險當理財賣……這些保險營銷套路知多少?
- 同程旅行春節(jié)旅行消費數據盤點:超長假期引爆旅行消費,中國游客體驗異地年俗
- 超長假期引爆旅行消費,中國游客體驗異地年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