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故事蹲點記④丨鄉村振興的山東作為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近日,大眾日報推出“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踔厲奮發的五年”大型全媒體蹲點報道。記者走進全省16市基層一線蹲點調研,生動講述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山東黨員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錨定“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砥礪奮進、創新實干的典型故事,集中展現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匯聚奮力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的磅礴力量。
今天推出第四篇報道《鄉村振興的山東作為》——
鄉村振興的山東作為
□ 本報記者 毛鑫鑫 張文婷 李 麗 曹儒峰
平原縣腰站鎮鍋培口村,農戶正積極開展春季麥田管理:“有了專家傳授的實用技術,我們對小麥豐產有信心!”
泰安市泰山區省莊鎮小津口村,茶農的腰包越來越鼓了:“在產業園的帶動下,除了茶葉能賣個好價錢外,我們還有分紅!”
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村民的幸福指數更高了:“家風好、村風好,我們生活越過越有奔頭!”
在齊魯大地近7萬個村莊希望的田野上,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正攜手描繪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山東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全省各級各部門牢記囑托、不斷探索實踐,聚焦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健康有序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
插上科技翅膀,農業穩產增產
“盡管受去年秋汛影響小麥播種時間晚了點,但現在長勢還不錯。”4月16日,鍋培口村黨支部書記王篤春指著眼前600余畝合作社麥田告訴記者,農技專家上門來送技術,幫助我們更加科學管理麥田,接下來還要繼續澆水施肥,為今年的好收成打牢基礎。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農業大省的責任首先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山東以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為根本遵循,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落實到位。
“我們村有耕地1600畝,之前由于耕地零散,制約著糧食收成,且種糧成本較高。”王篤春介紹,2019年,村里成立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入社土地從最初的2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800多畝。“我們把入社土地連方成片整合起來,讓小地變成大地,再加上這幾年開展的高標準農田建設,設施逐步完備,便于機械化操作,種植成本大大降低,像耕作成本、收割成本都降低了20%左右,糧食產量也都連年豐收。”
糧食豐收的背后,不僅有“良田”支撐,升級換代的良種更是功不可沒。王篤春介紹,合作社種的小麥品種“濟麥22”是多年來保持穩產的關鍵。今年為了測試新品種,還種植了一部分具備產量高、抗病性好等特性的“山農38”。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山東選育推廣了濟麥系列、山農系列、煙農系列、登海系列等一大批小麥、玉米高產穩產品種,同時普及推廣了小麥寬幅精播、“一噴三防”、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一防雙減”等關鍵增產技術,助力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
“山東農業增長連續31年領跑全國,2020年成為全國首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元的省份,通過實施良種工程等推動種業創新,依靠標準化生產和產業鏈延伸提升農業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加快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型,勇當農業發展的排頭兵。”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原所長李周這樣評價。
“三產”融合發展,農民穩步增收
“清明節前采制的茶葉,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很受市場歡迎,我們首批春茶的價格和銷量都很可觀。”3月以來,小津口村茶農劉維英就開始忙活起來,她在村里承包經營了6個大棚,“一個大棚春季能出20公斤明前茶鮮葉,全年能出茶鮮葉150公斤,刨去各種成本,每個大棚年凈收益至少2萬元。”
小津口村位于泰安市泰山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域,像劉維英這樣的茶農享受著產業發展的紅利。“我們探索出一條‘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電商’的合作共贏路子,既讓農民能安心種茶,又提升了泰山茶的品牌。”小津口村黨支部書記李金山告訴記者,這種模式下,村“兩委”負責解決辦茶廠、辦合作社、辦淘寶村這些事,讓村民沒有后顧之憂。
不僅如此,茶農還以多種形式被納入利益聯動機制,通過承包經營權流轉、帶地入股、保底分紅、茶場打工等增加收入。“在促進三次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我們注重提升農業全產業鏈經營水平,讓農民在產業鏈上獲得增值收益。”泰山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允峰告訴記者。
農業農村工作,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山東著力推動鄉村產業興旺,千方百計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過程中,山東推動鄉村現代產業走在全國前列,再創農業農村發展新優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農村經濟研究室主任涂圣偉說,山東不斷延伸產業鏈、拓展農業多功能性,數字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存量得到有效提升,增量培育進展也很明顯,且注重將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起來,讓小農戶在參與產業鏈的過程中得到合理收益、實現充分發展。
產業振興筑就了農民增收的堅實基底。2021年,我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94元,比上年增長10.9%,漲幅超出城鎮居民3.3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為2.26,比上年縮小0.07。
建強基層黨組織,農村穩定安寧
古色古香的牌坊、花木繁茂的村道……走進曲阜市小雪街道武家村,記者就被美麗整潔的村貌吸引。4月18日早7點,村黨支部委員武懷桐開始到包片區走訪檢查。誰家衛生不干凈,誰家有“四大堆”,武懷桐都要勸導。
從2019年開始,村委班子成員提前一小時上班,第一時間拿起掃帚打掃廣場和村委周邊衛生,然后到村里包片區檢查,為搞好村容村貌作示范、當引領。
武家村,一個深居孔子故里的小山村,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如今是“全國美麗鄉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范村”、首批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2018年4月,曲阜市成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首批試點之一,武家村作為首批試點村,以“黨建+新時代文明實踐”思路為引領,開展“講評幫樂慶”為主題的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是我們改善民生的載體,也是個轉折點,各類專業志愿服務隊伍送來了儒學講堂、流動黨課、技藝培訓、文藝演出等,百姓文化生活從此豐富起來。”武家村黨支部書記武波說。
從2018年開始,每年年底,村委都會召開“好鄰居有話你就大聲說出來”活動,按照9個生產組,晚上召開3個組戶代表會議。鄰居們挨著坐,開展各種互動活動,平時有什么“疙瘩”都解開了,2021年武家村又被評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和為貴”調解室、農家書屋、家風家訓展室、文化活動室……村子先后改造提升了一系列服務場所,配齊配強硬件設施,定期開展文化活動,注重發揮村規民約軟約束作用,形成人人參與修訂、人人自覺踐行、人人相互監督的公序良俗。
山東全面實施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過硬支部建設“百千萬計劃”,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回引近萬名人才到村任職,著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同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扎實開展鄉村文明行動,助力鄉村和諧穩定發展。
■短評
扛牢農業大省責任擔當
□ 本報評論員 張兆友
全國農業看山東。作為農業大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山東使命在肩,責無旁貸。
數據最有說服力。看一看五年來全省“三農”工作基本盤,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在全國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糧食總產量連續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新改建“四好農村路”4.3萬公里、廁所改造普及率91%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0794元、城鄉居民收入比降至2.26……一組組沉甸甸的數據,見證著山東“三農”工作的新成就新跨越,勾勒出全省上下奮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生動圖景。
打造樣板,重在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我們看到,聚焦“五大振興”,三澗溪村把支部建在產業上,蹚出了一條“黨建引領,人才聚產業興”的成功路子;泰山九女峰用生態“底色”繪就發展“綠色”,將昔日貧困村落變為詩意棲居的生活典范……五年來,全省上下錨定鄉村振興,堅持改革創新,一批“老”典型煥發新活力,一批“新”典型不斷涌現,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正不斷由點上探索向全面推開、全面提升轉化。
當前,“三農”工作重心正處于從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歷史性轉移的關鍵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在“全面”,難在“全面”,意在讓全體農民群眾共享鄉村振興成果。我們一定要堅決扛牢農業大省責任,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用實干讓“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藍圖一步步在齊魯大地鋪展。